寶寶出生三天就能記住媽媽的臉!這個時候嬰兒的視力是0.02,看東西還有點模糊,可一出 生后就喜歡觀察媽媽,這是寶寶的一種偏愛! 聞不到媽媽氣味會哭、夜醒看不到媽媽身影會哭……但媽媽照顧寶寶會很辛苦,有時會煩躁,不知不覺就訓斥或發脾氣,感受不到微笑的回應,寶寶更顯不安。
妳的臉,是孩子看向世界的窗口!
如果妳臉上洋溢著溫暖的微笑,寶寶就能得到「自己被愛著」的安心感;如果妳煩躁、傷心,寶寶的世界就是陰云密布。
妳的五官里,藏著孩子未來的幸福力!
眼睛
發現孩子的優點
父母是找孩子不足的高手。一旦發現就會憤怒、喋喋不休。但是,改變看法的話,缺點可能是優點。
現在的「為難的行為」,將來會成為優勢!
學校教育是統一指導。這樣的話就會被要求和大家行為一致。離開座位等隨意的行為會被評價為「讓老師為難的孩子」。但即使是「讓老師為難的孩子」,人生也不會因此而困擾。
敢于創新的企業家一般都是小時候「不沉著」的孩子。因為對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很感興趣,所以不能一動不動地坐著。
比爾蓋茨和愛迪生小時候也不是值得表揚的孩子。
幼兒園里經常會有「老師,快看!」「快看我的!」「做好了!快看!」這樣的情況。這種時候,老師因為是工作,所以會很客氣地應對,但是在家里孩子會說同樣的話,請不要拒絕!
孩子的「 看一看就覺得很有魅力 」。
「能畫這樣的畫!」「發生了這樣的事!」像這樣,希望別人表揚自己的成果。這種情況下,只要承認孩子努力了的地方、花了心思的地方,孩子就很容易滿足。
問題是, 寂寞或者不安時吸引人的理由 。
比如說,最近媽媽很忙,或是手放在小兒子身上無法確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因為這種不安和寂寞,「看看」的需求一直持續著。
這種情況下,比如說「我能單腳站立哦,快看!」這樣的話一天會重復好幾次。那孩子的目的是「想讓自己被看到,希望妳能多關心他」,所以「不管怎麼說,可以單腳站立啊。真厲害!」話雖如此,卻無法消除寂寞,「看看」需求還在繼續。
這種時候, 1天5分鐘 就可以了,請 試著去追注孩子的視線 。這樣孩子在一天里會不時地確認大人的樣子,「媽媽在干什麼呢,爸爸在哪里呢」。因此,5分鐘內也會多次向大人確認。那個時候,媽媽和爸爸在追視孩子的視線的時候,和孩子的目光突然對上了。這樣一來,「啊,媽媽看著我」「好好看著我呢」就放心了。
1天5分鐘,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不安和寂寞漸漸消除,所謂的「看看的呼吁」就會變少了。
耳朵
「傾聽能力」,可以培養的力量
聽和言聽計從
一聊好好聽孩子說的話題,立馬有媽媽說「我家孩子話太多了」。也有說「爸爸太聽孩子的話,有求必應」。
傾聽孩子的意見,仔細聽,和實際按照孩子的愿望做是不同的。
這次說誰 關于即使不如意,也要聽別人的意見的事。
無論孩子想說什麼,我們不打斷,認真聽完。
比如:飯前想吃冰淇淋。想想我們小時候,若知道冰箱有,也不愿等到飯后吃。試著這樣的共鳴心情理解孩子。接受想做的心情,就容易說明并控制事態。
「我很喜歡,現在就想吃」
「我保證,吃完冰淇淋,飯也全部吃完」
「如果想早點兒吃,趕緊準備飯,妳能幫我嗎?」
「今天有很多好吃的飯菜,飯后還有冰淇淋,這麼多好吃的開心吧!」
因為年齡的不同,先吃甜食,腦中會出現飽腹信號,不能好好吃飯,所以甜食要放餐后。
但孩子的主張也要全部好好聽,在孩子的想法上引導好好地說明緣由。而且重要的事情不是一次就讓孩子明白,反復傳達是很重要的。
對于孩子來說,自己的意見不是被駁回了,而是被暫停而且還有相應的理由,所以結果很好。把遵守約定和結果好的事情好好地語言化,下次會更容易聽懂接受。
學習能力 :產生「聽→懂→快樂→想知道更多→聽」的學習良性循環。
表達能力和詞匯能力 :敏感地聽聲音的能力在小時候比較優秀,隨著成長而失去。如果從小就有聽的能力,可以從耳朵里捕捉新的表達和語言,不斷地學習。
集中力 :冷靜地聽對方說話,能培養集中力
。
忍耐強度 :在對方說話的過程中不要插嘴,也不要無視對方,好好傾聽,也能增強忍耐強度。
共鳴力 :孩子很想讓別人理解自己的心情,雖然還不擅長理解對方,但是養成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就能理解對方的心情。
嘴巴
請好好說話,
不要忽視語言暗示的力量!
永遠不要對孩子貼負面標簽:「妳總是……」「妳就是……」
不斷用積極的語言,孩子就會收到積極的提醒,樂意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不沉著的孩子,不專注的孩子……如果父母和家人有同樣的情況,孩子就會繼承基因上的個性。
以前,人們認為基因一生都不會改變,但現在發現基因有開關,可以打開、切斷、切換。
也可能媽媽的一個口頭禪,就是切換的開關。
請把「有改變孩子性格的力量」刻在腦中,給孩子們打招呼、說話時一定要慎言 。
①短暫離開
離開現場,冷靜一下。
②深呼吸
找的安靜地方放松,深呼吸4、5次,越慢越好。
③拍涼水
想發火就去衛生巾,有鏡子和水,看到生氣的丑樣子就會情緒穩定,或用涼水洗臉,緩解高漲的情緒。
④換個人看孩子
讓家里其他人照看孩子。
⑤設置「終止詞」
比如「不生氣」「妳還愛我嗎」等。提前和孩子約定,加上這些詞的特殊意義,會把妳失控情緒拉回理智范圍。
⑥立flag獎勵自己
設置一個時間范圍和獎品,也能有效抑制自己的情緒。
⑦發泄情緒
找個沒人地方吼,或摔枕頭,把壞情緒發泄出去,才能更理性。
孩子每天一邊接受著各種各樣的經驗,一邊積蓄著表現的力量。
總有一天,父母會看到出色的成長,就像杯子里充滿了水一樣。
用溫暖的目光守護、學習,不急進,靜待孩子一步一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