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學也不例外,除了最常見的文化生,還有少數特長生,教室并非他們奮斗的主戰場,卻一樣要為了大學夢想拼盡全力。
但在多數家長眼中,無論是藝術生還是體育生, 都只是學不好文化課成績,才不得不退而求次,所選擇的捷徑。
偏見加深歧視,導致更多家長阻礙原本有天賦的學生,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令人惋惜的同時,也引發深思:特長生,真的是「走了捷徑」嗎?
女同學癱軟操場:精疲力盡的感覺,只有體育生才懂,反遭無情嘲諷
一位負責訓練體育生的老師,在某短視訊平台上分享了這樣一則視訊: 一個高中女同學,渾身無力地在操場上爬行了幾步,最終癱軟在地。
女同學梳著馬尾,頭髮垂下來,擋住了她的表情, 但看她顫顫巍巍的姿態就能猜到,她的表情一定非常痛苦,穿著訓練短褲的她,腿上印滿了操場上的小石子。
而這,是所有體育特長生的訓練日常。
細心的同學發現, 這名女同學的左臂上,有五環的圖案,不知是貼紙還是紋身,但無論是什麼,都能看出這名女同學對運動的喜愛和執著。
同為體育生的另一位男同學評價:沒人能懂體育生的苦!訓練完后,乳酸堆積的痛,胃部的不適,除了接觸體育的同學,誰還能懂?
此話勾起了文化課學生,對于中大學聯考體測的回憶 ,就單女子800米長跑,就是無數女同學的噩夢。
也正因如此, 文化課的學生更能切身體會到,這些走上體育道路的同學,有多麼不容易,自然值得鼓勵和敬佩。
但沒想到, 對體育生的夸贊,讓其他學生心里難受了起來,有文化生曬出了自己700多分的成績單,云淡風輕卻略顯挑釁地回應:沒有誰是容易的。
藝術生也站了出來,說了句公道話:美術生沒日沒夜地畫畫;文化生沒黑沒白地做題;而聲樂生也一樣拼死拼活地在努力,誰容易?吃苦需要埋頭苦干,越是抱怨的人,越吃不下苦。
特長生的偏見和歧視需要消除,為了自己的選擇而不斷努力的人最美
筆者不禁感嘆: 現在的05后高中生,真的很不一般,不僅能吃苦,而且還懂得默默吃苦,一鳴驚人,早已不再是會和家長尋求安慰的孩童了。
能耐得住寂寞、吃得住辛苦固然值得敬佩, 但也不能以個別學生的高度,去要求所有學生「不說苦」。
誠然,無論特長生還是文化生, 高中三年的生活都很辛苦,現在的學生沒有陷入到誤區和歧視當中。
特長生沒有認為文化生身無長處,文化生也沒有理所當然地認為, 特長生的文化課分數低,考上大學就是走了捷徑。
而這些刻板印象, 曾經就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努力和付出,從來都是成正比的,無論走哪條路,只要肯付出、愿付出,就一定會站到自己理想中的高度。
在教育和成長這條路上, 最難的是堅持不懈,最寶貴的是選擇。特長生在做出選擇時,往往會遭受更多的阻礙。
最大的困難,就是家長的不理解,多數家長認為,特長生這條路看似簡單,卻風險重重,稍有不慎,不僅沒有結果,還容易落下一身的傷痛。
多數家長都不愿意冒這個險,寧愿爭吵打壓,也會盡其所能逼迫學生放棄特長生的道路,這樣的做法不僅激化家庭矛盾,還容易耽誤孩子的一生。
家長的想法可以理解, 擔心學生是一時興起,堅持不下去,到時候不僅夢想沒實現,文化課的課程也耽誤了,得不償失。
寫在最后:
學生能否堅持在特長生這條路上走下去,其實很快就能看得出,短的一星期,長的可能一個月,如果吃不了這份苦,學生自己心甘情愿就放棄了,也能安下心來繼續學習。
但倘若能堅持一個月以上, 付出累積成了浸沒成本,學生會明白:此刻放棄前功盡棄,就算中途后悔,也會為了曾經的付出選擇繼續堅持下去。
因此與其阻礙學生的選擇,倒不如放手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道理說的再多,是對是錯,總是需要學生自己的嘗試的,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什麼時候都不會錯。由衷祝愿所有為夢想奮斗的同學,都能如愿以償,金榜題名。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