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研究生復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速度快的院校已經明確復試方案了, 而效率低下的院校,卻連復試名單都沒出。
作為考研的過來人,不少網友紛紛表示: 考研最折磨人的環節,就是等待復試,學校不給通知,不知道學啥;學校給完通知,學啥都來不及了。
今年高分選手不少,尤其文科專業和藝術類專業,400多分卻排在100名開外的學生并不罕見, 可見就算過了國家線,沒有達到目標院校的復試線,也是上岸無望的,因為調劑實在是太難了。
前兩年「逆向考研」的風短暫了吹過了一陣,到如今也并沒有掀起什麼大風浪,不禁讓人懷疑這也是某些機構的套路。
同樣付出努力,要考小四百分,也要承擔差不多的考研壓力,倒不如搏一搏實現學歷逆襲,二本學生如是, 985的學生更得加把勁,如果研究生的學校比本科檔次低太多,說出去也丟面子。
哈工大的一位男同學也是如此,可惜, 他有再度備戰985的勇氣,卻沒有順利上岸的運氣,家長無奈地在網上吐槽,傾訴憤怒和惋惜。
這名男同學筆試成績第二,按照華工大該專業招生6人的情況下,只要筆試正常發揮,上岸是非常穩妥的。
復試的結果雖算不上超常發揮,但也很穩定, 綜合成績第4,卻被告知:你落榜了,家長無奈又氣憤,更絕望的是,那條線錯過了校內調劑的機會,再度調劑,也與985大學無緣了。
家長作為最了解孩子的人,知道男同學的真實實力, 本科在哈工大就讀期間,他就因為一名的差距,沒有保研成功,毅然決定考研,家長也是全力支持。
沒想到,努力沒有換來同等的回報,再次以一名之差,落榜華工,但在家長眼中, 這次不是運氣差更不是努力的錯,而是學校有貓膩。
既然指標是6人,為何只錄取3人,甚至給筆試第二的學生打出53的復試成績,這不是在坑人嗎?作為筆試能排名第二的學生,除非面試當場發瘋,否則絕不會是這個分數。
據跟進了解,這位哈工大的男同學, 最終決定趕在春招的尾巴,簽約了BYD公司,年薪1.2萬左右,待遇也還不錯,只是可惜,沒能順利圓夢碩士研究生。
這樣的控訴,真的叫人不愿相信,但令人無奈的是,這些現實就赤裸裸地擺在你我面前。
研究生考試, 每年都會有院校控制招生,211大學這種手段玩的最多,比如計劃招生10人,通過控制復試分數,強行刷掉5人,最后去撿漏那些與985大學擦肩而過的學生。
211大學如此就罷了,985大學還如此,叫人費解,也憤怒。985大學的保研率很高,因此許多專業的統考招生人數一再被壓縮,甚至不過個位數。
在這種情況下,還對學生玩這種小把戲,是非要去撈清華北大的落榜生,才心理舒服嗎?那麼想要清華北大的擦邊生源,不如想想自己和清北的差距,多做些努力提高學校質量,而不是把心思用在這上面。
985去撈清北的落榜生,211去撈985的落榜生, 211的落榜生,就只能拿著本能考上211的成績,去讀二本學校。
不知道哪所學校先掀起了這股子歪風邪氣,是985效仿211,還是985的騷操作,讓211舍不得放過「好機會」?
學校的命運,不會因為撈到了這兩三個優質生源而得到顛覆性的改變,但惡意打分的行為一旦傳揚出去,來年的招生必然會受到影響,學校的名聲也會被搞臭。
寫在最后:
這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嗎,活脫脫的「弄巧成拙」,985院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是一路穩扎穩打的結果。
教育的發展理應如此,如果把教育當成「生意」,急功近利,犧牲的只有無辜學生的未來,學校忍心,家長可忍不下去。
希望這樣故意壓分,控制招生名額的情況能得到根治,不要讓家長心寒,更別辜負了無數學子的拼搏和努力。
就業壓力和升學壓力已經足夠大了,作為最后的象牙塔, 希望高校能善待學生,不要把高等教育變得更加功利化。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