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季《爸爸去哪兒》當中李湘的女兒王詩齡當時的一個舉動就非常圈粉,他們從一個老奶奶家裡出來,臨走的時候王詩齡脫口而出,「奶奶你自己在家好好的!」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神態就像是個「小大人」。
這樣非常質樸成熟的話從小孩子嘴裡聽到,讓人覺得非常驚奇,不難想像,李湘在生活中面對老人,也會在離開的時候這樣叮囑上一句。不得不讚歎,這確實是一種家教好的表現。
有作家說過:「教養是我們看不見,但卻離不開的東西。就像水對於魚,像空氣對萬物一樣。」根據一份調查,教養在一個人成功因素中,佔據的比例不低於30%。一個有教養的人更容易被別人認可,從而獲取機遇,有所成就。
那麼在兒童的教育中,父母應該怎麼才能讓他們更有教養呢?根據過來人的經驗,如果家長經常說下面四句話,那麼孩子會變得很有教養,而且特別受歡迎。
一、「謝謝!」
謝謝這兩個字非常簡單,但幾乎是最重要的禮貌用語。它代表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和感激,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個禮貌因素。
教會孩子說「謝謝」,那麼孩子就會從內心感恩別人的付出,漸漸養成尊重別人,和感謝別人這種心態,這對於他們以後的人際交往,和做事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麻煩您了。」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難免會讓別人幫我們做些什麼,或者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讓對方造成了損失,這時父母要教會孩子說一聲「麻煩您了。」
養成了這個習慣,那麼孩子會正視別人的勞動,會知道別人為自己的付出,或者是自己行為必須更謹慎小心。那麼,孩子也就不會太以自我為中心,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的孩子當然會更受別人的歡迎。
3.父母經常說 「你覺得怎麼樣」
有時我們與他人合作,這時,父母可以用這句話來教孩子尊重他人意見的含義。即使在與孩子打交道時,父母也應始終說出這句話,傾聽孩子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第一步,也就是讓他得到尊重。
4.父母經常說 「路上小心點」
對他人的適度關懷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溫暖,當家裡的客人不在時,父母通常會照顧最後一句話,這可以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范,讓他學會積極地照顧其他人。
10個細節培養有教養的孩子
1、遇到人多的時候不能硬往上擠,如果要用過人群過去,說一下「借過」。
2、在公共場合比如電梯裡、商場、公車上小聲說話,在酒店大堂和餐廳用餐也需要注意音量。
4、坐公車、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不要用腳踢前排人的座椅。
5、餐廳吃飯上菜後不要立馬動筷子,等大家都開動了後才用餐。
6、在公共場合玩兒童設施,不要霸座著不下來,比如玩秋千,後面有人等著,自己玩一會兒就讓給別人。
7、不要用筷子在菜碗裡攪和,菜夾起來就不能放回去。
8、不要當著有一個小朋友和另外一個小朋友說悄悄話,這樣別人會覺得被隔離、不舒服。
9、不管收到的禮物自己喜歡不喜歡,都要很禮貌地說聲謝謝,並收下,不要一句不喜歡就不伸手接。
10、大人說話的時候不要隨意打斷,要緊的時候可以說「先打擾一會兒」,不要緊的等大人說完再說。
10、在一個飯桌上,不要站起來夠離自己很遠的菜,可以請父母或者坐在旁邊的人幫忙。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是孩子的標杆,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自己的爸爸媽媽,所以看看孩子成長成什麼樣,就能知道父母自己是什麼樣。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孩子,而不單單是你用語言要求孩子做到那麼簡單。在生活中,如果爸媽要求孩子的那些都能自己做到,那才能夠做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