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開學了,與其跟孩子說「上課要認真聽講」,不如告訴他們具體方法

開學了,與其跟孩子說「上課要認真聽講」,不如告訴他們具體方法
2023/02/07
2023/02/07

文/蘭媽談育兒

紙上談兵得不到真本領,投機取巧也學不到真知識,那些學習能力出色的孩子,都是在一點一滴的知識積累中厚積薄發

孩子們終于開學了,學校門口也再次恢復昔日的熱鬧擁擠

早上7:15分送女兒到學校上學,路過一個路口時她突然問:

「媽媽,你為什麼不對我說:上課要認真聽講」

原來,送孩子上學的那段路因為接近學校,每天都會上演家長對孩子的 千叮嚀萬囑咐

而「上課要認真聽講」這句話,也無形中成為孩子每天上學路上的常客

曾經,我遇到過一位媽媽,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后,她都會叮囑好幾遍「上課要好好聽講」

那段時間,我也一直認為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差不了,可事實告訴我們:教育這件事并沒有那麼簡單

每天臨走前會叮囑「認真聽課」,可孩子每次上課都神游四方、不在狀態,從放學回家連作業都不知道是什麼這件事就能看出

這就是那位媽媽所說的話,也是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問題,明明每天都在提醒孩子,可孩子為什麼就是沒有多大長進呢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讓我 如夢初醒

有一位男孩,她的媽媽每天都會說「別去十字路口,太危險了」

結果,媽媽發現男孩每天一逮到機會就跑到那里玩

于是,媽媽見到后就特別 憤怒地說:「不知道跟你說了多少遍,不要去十字路口玩,你怎麼就是不聽話呢」

這個時候男孩特別害怕地問「十字路口是什麼,在哪里呀,我沒有去過你說的那個地方呀」

聽完男孩的話媽媽才逐漸反應過來,原來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十字路口

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我明白了一個更深的教育真理,那就是家長所說的話孩子或許根本就不能消化理解

而孩子不知道上課認真聽講,也就跟男孩不知道媽媽所說的「十字路口」是一樣的道理

再加上,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所提要求都是比較抽象的,孩子或許一開始就聽不懂,所以家長在校孩子提要求建議的時候需要更加具體、通透一些

比如,以下4個具體方法就比「上課要認真聽講」的大道理管用

01

講課時,要認真聽清課題內容

有一個男孩,他讀小學的時候就特別遵守紀律,上課認真聽課、學習也特別用功

有一次,男孩正在 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而如此認真刻苦也跟一旁的同學形成鮮明對比

起初,同桌只是偷偷地折了一只紙青蛙,消磨一會時間后又覺得無趣,便開始邀男孩也加入「斗青蛙」游戲

這件事對男孩并沒有太大影響,他依然 端端正正地坐著認真聽講

而同桌大概是見到男孩不理睬感到無趣,便開始各種打擾

用手碰一碰

踩一踩鞋子

扯一扯衣角

這些 一而再的打擾,并沒有讓男孩受到影響,他依舊 聚精會神

同桌見狀,索性把紙青蛙放在男孩腿上,結果男孩只是 斜看一眼后就把青蛙歸還

其實,老師早就發現那個同桌在做小動作,下課前還專門當眾表揚了男孩的做法

專心聽課、還能不受干擾,這才是孩子聽得進課、學得進知識的標配,也是每一位同學最應該掌握的 自控能力

其實,孩子認真聽課也是這個道理,只有把 專注力、精神力都集中在講課內容上,他們才能學有所獲

而這個時候呢,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幫孩子做好外力干擾的 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比如,孩子總是出神、喜歡往教室外邊看,那我們放學就多跟孩子聊聊和老師有關的話題:

「老師今天穿的是什麼衣服、什麼顏色鞋子」「老師平時表揚的學生有哪些特點」「老師說過哪些讓你難忘的事情」…

待孩子把更多視線放在老師的身上后,我們再慢慢跟孩子談談老師今天講了什麼課,有哪些知識還不能完全消化

先把興趣和視線放在孩子身上,然后再 循序漸進地關注課題知識,你會發現孩子已經可以認真聽清老師講課的內容了

02

黑板上,跟緊老師的寫字步伐

有一個年輕的山民,他向老山民請教問題「我要怎樣才可以走出這片大山」

老山民說「翻過山就是了」

于是,年輕山民 滿懷希望地朝著山的方向奔跑,可當他來到山頂時,山的另一面依舊是山,并且遠遠望去還是 連綿不絕的山脈、不見盡頭

見到這里,年輕山民特別 憤怒地找到老山民抱怨說:「你為什麼要騙我」

老山民 心平氣和地說「也許你要翻過的就是山外山」

是呀,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翻過一座山就能到達終點,只有走過很多個坎坷和挫折才能獲得成功

而孩子的學習成長就是如此,別指望用一次認真聽講就可以 一勞永逸,只有在無數個課堂上 認真聽講、惜取精華,才能真正地做到 積蓄能量達到厚積薄發的學習效果

所以,孩子在學校學習一定要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講習慣,包括緊跟老師的寫字步伐

一般來說,老師的活動主要是以講台的一畝三分地為主

除了課本知識講解之外,黑板上的 知識摘抄也特別重要,如果孩子能夠做到跟緊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步伐,那麼就做得特別棒了

在這方面,我們就需要事先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手勤」習慣了

比如,準備一個筆記本,讓孩子每天把 錯題、公式、還有 重點知識都記錄下來,隨著「手勤」的頻率也 自然而然養成了記筆記的良好習慣

而這個好習慣呢,也會隨著孩子的 積極表現融入日常課堂,跟緊老師的講課速度、摘抄筆記、并吸取精華知識

03

讀課本,最好用手指著文字讀

很久以前,有一個棋藝特別高超的老師,他的門下還收了兩名學生跟著一起學下棋

其中,有一個學生每天 聚精會神地跟著練習,另一個卻認為下棋很簡單、用不著認真

每當老師講解下棋的知識與技巧時,那個不認真聽講的學生就在一旁 胡思亂想

他雖然坐在那里聽老師傳授棋藝,眼睛也好像一直在跟著棋子走,但心里卻總是在想:

「現在如果在野外射下一枝鴻雁,能夠飽餐一頓,那該多好呀」

而這位學生因為總是 胡思亂想、心不在焉,以至于老師傳授的棋藝一點也沒有聽進去

最終,同樣一位名師講課卻教出了兩個棋藝不同的學生

認真聽講的那位學生進步很快,成為了一名 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心不在焉的學生卻沒有學到一點本事

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學習不僅需要專注力還需要一定的 克制力,有些學生看起來坐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其實早已經 神游天外,一節課下來聽到的知識也是 寥寥無幾

所以,別再只跟孩子說「上課要認真聽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 聽課習慣要比大道理管用

除了講課時要跟緊老師的寫字步伐、黑板上要跟緊老師的寫字步伐之外,還不要忘了養成良好的課堂克制力

比如,讀課本時提醒孩子用手指著文字去讀,這個動作看似多余,卻可以很好地起到手眼腦協調作用,而能夠在課堂上手眼腦并用的孩子又怎會差多少呢

04

提問時,勇敢舉手并回答問題

7歲女孩佳佳,她是一個喜歡獨自在房間讀書的小姑娘,因為房間通常沒有什麼人,佳佳可以毫不害羞地讀出聲

她已經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讀了十幾遍,也可以很通順地把整篇課文朗讀下來

有一天,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說「誰可以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朗讀一下呀,請舉手」

看到其他同學都 積極舉手了,佳佳很想朗讀,可是她又特別緊張害怕

于是,佳佳就躲在前排同學的后邊 哆哆嗦嗦地抬起手,希望老師能看到、又不希望被老師注意到

那個時候佳佳的心跳變得特別快,正當準備放下手的時候老師注意到了,她溫柔地說:「佳佳同學,就由你來朗讀小蝌蚪找媽媽吧」

佳佳更加緊張地站起來,拿著課本的手一直抖個不停、甚至連腿都跟著一起抖,更糟糕的是佳佳連聲音都發不出來了

過了一會兒老師說:「佳佳同學請坐下,由你后邊的樂樂同學來朗讀吧」

佳佳坐下后,她一想到同學可能會笑她連課文都讀不出來,就自卑地低著頭不敢抬起來,甚至還把同學的嘀咕想象成嘲笑聲

下課后,老師把佳佳叫去辦公室,然后又溫柔地對佳佳說:「你的聲音很好聽,如果大聲去朗讀課文,那麼就更好了,因為大家都可以聽到你那優秀的聲音」

從那次以后,佳佳遇到老師提問朗讀課文時就會主動舉手,然后用爽朗的聲音大聲去朗讀,一字一句、一句一段都包含著深厚的感情

一篇課文讀完后,響起了熱烈的 鼓掌聲,那種被自信、認可灌溉的心田,別提多有勁兒

而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僅是把知識學進腦子里,他們還需要把知識運用出來

俗話說「仙人打鼓有時錯」,人人都有出錯的時候,更何況成功又是失敗之母,任何成功都需要經歷挫折與磨難

所以,孩子也更需要在「錯」中積累經驗,不要擔心會讀錯字、更不要擔心會被人嘲笑,讓孩子盡管安心地舉手發言吧

請記得,樂觀自信的孩子都不會太差,課堂上也是如此~

那麼,關于孩子上課要認真聽講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