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怕嘲笑、怕做錯?3個轉換育兒法,讓娃的玻璃心不再易碎!

怕嘲笑、怕做錯?3個轉換育兒法,讓娃的玻璃心不再易碎!
2023/02/10
2023/02/10


當孩子一點點長大之后,你會發現TA開始越來越注意身邊人對自己的評價。

稍不合自己心意的負面評價和失去自己控制的負面結果,都會 「擊垮」孩子脆弱的玻璃心, 讓娃變暴躁、愛哭、退縮......


身為爸爸媽媽,看著眼前幾近炸毛的娃,除了安慰和制止,好像也找不到什麼好的辦法來加固孩子易碎心,畢竟他人的言語評價是不可控的。


那麼我們父母到底要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 減少被影響、被干擾的玻璃心 ,馴化內心強韌力呢?


何為自我接納

——


聽起來是不是挺難的?感覺我們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真正的接納自我, 如果指望小小的孩子能掌握這份「心靈雞湯」?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后的,當你發現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


要知道,我們所有人都是生活在充斥著形形色色的眼光和評價中的,而一個孩子的成長初期,這些來自父母、家人、伙伴、老師等各種人言語評價, 都可能會成為孩子自我認知的底色!


現在的教育視角更會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像咱們小時候,只要吃好長高學習好,其他的并不會被關注到,待到成年之后, 兒時形成的脆弱內心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根深蒂固,變成玻璃心的大人。


1 轉換情緒

教會孩子管理情緒是一直在被強調的,在孩子建立自我認識之處,幫孩子 建立情緒邊界尤為重要。 怎麼理解呢?想想看,孩子本身對自我認知不夠清晰,且認識自我、產生自我評價的路徑其實是來自他人的評價。


如果身邊的人沒有給到孩子客觀準確的評價,以及父母時常情緒化的評價,例如


孩子會出現認知混淆 ——把別人的評價當成自我認知,從而產生錯誤的自我評價,歸因到自己不夠好,久而久之導致自卑膽小、敏感脆弱的個性。


為孩子做的第一步,就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 允許和鼓勵孩子表達情緒 ,用心傾聽孩子的困擾,而不是在孩子炸毛時,大人同時抓狂,兩人一起情緒化。


× 當大人有情緒時,也不要將父母的情緒嫁接給孩子:

要準確地告訴孩子媽媽的壞情緒不是因為你:


× 看到孩子有某些進步給父母展示時,也請不要加入你的主觀評價:

孩子做的事情、說的話,并不需要討好任何人,而是要將自我感受優先級,所以可以試試這樣說:


這樣的情緒轉換的引導,實際上是讓孩子更早體會到我們應該 先感知自己的情緒 ,而不是將他人的情緒變成自己的認知。

2 轉換視角


因為單一事件,而變得敏感不自信的娃,你們家有同款嗎? 小孩子沒有對一件事情的整體認知和視角轉換能力,容易以偏概全。 因為一件小事情而放大成一個現象,然后陷入其中,延伸至對自我的評價,變得不再自信。


根據上面孩子遇到的困境,咱們先看看錯誤的父母應對:


× 激將孩子別放棄:

更有助于打開孩子視角的方式是:

引導視角的廣度:


看見沒?其實只需要父母稍作指引,把孩子從當下短暫的自我評價偏差中拉出來, 通過全面視角 讓孩子看見好的方面,也會更快走出小脆弱,獲得自我接納。

3 轉換參照系

俗話說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很多孩子在家時,是愛唱愛跳表現優秀的好寶寶,可是一旦在上學后、接觸外界時,就會發現:

自己只是會唱歌,別的小朋友已經登過歌唱舞台了;

本以為自己認識很多英語單詞很厲害,可同班同學都會英語對話了......


小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而自己和他人的對比也只有好和差,別人都比自己好,那麼自己就是很差的那個。


當孩子接觸到越多這樣的自我與外界的偏差時,越會產生自己很差的自我評價。如果不及時介入,孩子容易受到偏差影響,變得自卑焦慮、甚至出現自暴自棄。


所以要試圖讓孩子去理解: 每個人的優秀都是需要靠努力得來的,別的小朋友英語很好,可能很早就開始努力學習了,如果你現在開始努力去學,也可以做得到。


誰更優秀本就是參照系不同而產生的評價,所以無需和他人作比較,而是跟著自己的節奏去努力。


完成自我接納的建立,更需要父母對孩子展露愛與接納,父母的引導介入,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建立自信和強大內心,你學會了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