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三所985高校掌舵人的李言榮院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雙一流」的真正含義:
「一所大學,能否稱得上是雙一流高校,不僅要看這所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哪些雙一流人才, 更要看這些人才走出校園后,為社會做出了哪些雙一流貢獻。」
高校和學生之間,本就是相互成就的關系。但江蘇省的一所211雙一流大學, 卻做出了把昔日「親學生」告上法庭,毫不顧忌所謂的師生恩情。
211高校「吃相太難看」,只因捐款未到賬,狀告昔日「親學生」
大學四年光陰匆匆,對學生而言,這只是人生路上的其中一戰,但對學校而言,每一名學子,都如自己的子女一般, 孕育栽培,再送出校園,由此便有了「母校」一詞。
而對于畢業生而言, 雖身不在校園內,但和母校的情誼一直存在,因此便有了「校友」一詞,無論是畢業生,還是校內曾經工作過的老師,亦或是未畢業但就學過的學生,都可稱為「校友」。
學生證會過期,但校友卡不會,因此就算是清華、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再恢復線下教學后,也是第一時間對校友開放校園。
畢業生有發展好的,也會感恩母校曾經的教育恩情, 經濟能力較好的畢業生,還會力所能及地為母校捐款,設立獎學金,或為母校增添設施。
吳幽也是如此,作為中國礦業大學2008級的校友,他的成長歷程,和那些優等生截然不同。
中國礦業大學作為211雙一流名校,若在08年能考上這所大學, 自然意味著成績名列前茅。
但吳幽卻在2010年, 也就是他大二那年,選擇了輟學,原來,吳幽有著遠超同齡學生的商業頭腦,在校時就創辦了服裝設計公司,并且大獲成功。
剛上互聯網風口浪尖的他,在大二選擇了輟學,做起了淘寶,雖沒有完整的本科學習經歷,但在離開大學后, 僅創業三年,吳幽就創下了2.8億的營收奇跡。
吳幽的成就,坦白說是他個人的能力和機遇,和學校的平台與教育,就算有關系,也影響不大。
學生是高校發展的根本,為了蠅頭小利損失名聲,得不償失
但吳幽作為礦大校友,仍念及母校短暫的恩情, 于是在母校舉辦110周年校慶時,做出了為母校捐贈1100萬的決定,這也是礦業大學建校以來,受到過的最大金額單筆捐贈。
沒想到 ,吳幽卻在多年后的當下,被母校告上法庭,原因是吳幽在承諾捐贈的指定期限內,沒有按照承諾履行捐贈職責。
原來,這種公開捐贈的承諾,就產生了法律效應,而吳幽若未在承諾期限內履行諾言, 母校的基金會,是有資格起訴他的。
雖然結果是勝訴而歸,錢也都拿到了,但得此失彼,作為211雙一流名校,筆者查閱到, 2022年中國礦業大學的財政撥款為11.75億,而總收入達到了43.62億。
1100萬雖數目不小,但相對于國家對雙一流211高校的財政撥款而言, 雖稱不上是杯水車薪,但也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但中國礦業大學,卻為了這1100萬的捐款,把自己曾經的「親學生」告上了法庭, 這一舉動,不僅寒了吳幽的心,也令萬千校友感到汗顏。
更得不償失的是, 落下了個「吃相難看」的罵名,丟了高校的風骨。雖說合理合法,但筆者始終認為,這樣的行為不該是一所高校能做出來的。
吳幽除被執行支付欠款外, 還被納入了失信執行人,限制大額消費。學校對自己的校友尚且如此,更難令人信服,院校的行事作風,是否能做到萬事以學生為本。
對此,有網友認為, 吳幽不該亂吹牛,既然給不起,就別承諾。礦大不僅教授知識,還教學生做人。
寫在最后:
但在筆者看來,一所高校的名聲和風氣是極其重要的,這關乎學校的招生情況,學校再優秀, 生源得不到保證,未來也注定要走下坡路。
因此無論是實施方案還是實行舉措,都要思慮再三, 若為了眼下的利益,而做出影響院校長遠發展的事情,那就得不償失了。
狀告拿回捐款是很爽,但名譽有損是肯定的,加上有了這個先例, 礦大的其他校友就算有捐款母校的心,也會因為恐有后患,而選擇作罷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