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區的「讀研熱」剛興起不久,又傳出香港將建立第一所「內陸化」學校的消息。
不同地區的學校,教學的模式、風格和氛圍都截然不同,就大陸地區來看, 北京地區的教學氛圍和河北地區的考試勁頭,那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因此香港地區學校和內陸地區差距較大,也在情理之中。而在內地大學生搶著去香港讀研的同時, 香港卻在著手建造第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學校。
香港將建立第一所「內陸化」學校,反遭網友質疑:多此一舉!
香港地區的教育氛圍,和內地有非常顯著的差異。首先就是義務教育階段:內陸地區義務教育是九年制,包含小學6年和國中3年。
而香港地區的義務教育,是15年的,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全都包含在內,可以說香港地區的學生,幾乎沒有升學方面的壓力。
扥到高中畢業,內地的學生需要通過大學聯考這項激烈的競爭,才能有機會進入大學讀書, 而香港地區的學生,沒有考大學一說。
他們讀大學,和國外模式相似, 是靠申請的渠道來獲取資格的。所以香港地區的大學,也更有國際化的風格,全英文的教學和一年制的高性價比研究生,吸引了外國學生留學的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內地學生赴港讀研。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內陸很多明星都會想盡辦法赴港生子,也是為了讓孩子一出生就能享受到15年的義務教育。
更令人羨慕的是, 這些學生從香港地區的高中畢業后,不僅能申請香港地區的大學,還可以以400多分的分數,考上清北復交這類的優質名校。
對此,內地有能力的家長,就算不能把學生送到香港地區接受義務教育, 也會找機會送學生去香港讀大學或者讀研。
但這也僅限于經濟能力較好的家長,而一些無力支持學生去香港讀書的家長,看到香港要建第一所「內地化」學校后, 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教育資源高度發達的體現,不是人人高分,而是自由選擇
香港地區教育局發布的消息稱:一家教育網絡公司符合申請條件,目前已分配了建校土地, 預計到2026年,香港地區第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學校就將建成并開始運營。
同時,香港地區教育局強調:這所學校預計將提供900個內地課程名額, 主要錄取非香港本地的學生。
對此, 內地家長表示:多此一舉,內地學生如果去香港讀書,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享受到和內地截然不同的學習氛圍。
香港地區消費水平不低,家長送學生去香港讀書, 為學生教育和生活提供的花銷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因此沒有哪個家長會傻到,花更多的錢,享受和內地學校一樣的教學內容,而且香港地區的學校,如果教和內地一樣的課程,那也肯定不如內地教師教的好,畢竟經驗差距擺在那。
對此,香港地區的教育部做出回應:香港地區其實一直有提供非本地區課程的學校, 目前已有超過50家學校有這類名額。
其目的,就是讓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來香港地區居住的家長, 可以安心把子女接來香港接受和原住地一樣內容的課程教育。
這樣不僅能減少家長對學生教育的擔憂,還能保證等家長工作完成后, 學生可以繼續回到原住地的學校學習,最大程度減少對他們升學問題的影響。
而香港地區建立的第一所提供內地課程的學校, 既幫助了有相似需求的內地家長,同時,也是對內地人才的吸引和挽留。
寫在最后:
對外來地區人才的關注,使得當地教育部察覺到了對方的需求,滿足了外地家長教育的難題,意味著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這一決策雖然是針對學生, 但卻對當地的發展和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如果香港地區的學生, 想嘗試內地課程的學習,也有機會進行選擇。在教育資源高度發達的時代,所有人都拿高分不是水準。
學生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和模式,才是教育真正發達的體現。
現如今,就算是家境一般的學生,也有機會申請到香港讀研, 以最小的成本,體驗國際化的高等教育,這也是許多內地學生,熱衷于到香港讀研的原因所在。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