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審≠株連!考公「政審限制」又起爭議,嚴格限制有望得到改善

政審≠株連!考公「政審限制」又起爭議,嚴格限制有望得到改善
2023/03/02
2023/03/02

「考公查三代」和「一人犯罪,影響三代」的說法,從根源上,打消了許多優秀大學生考公的想法,甚至連參軍入伍,也因此受限。

考公、考編、參軍需要政審,這一基本要求得到普及, 靠的是民間口口相傳,而不是公開的教育或宣示。

這導致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政審的要求缺乏邊界感,甚至一度發展成為對政審的誤讀和異化,由此引發了諸如 「母親被家暴,卻擔心影響兒子參軍、考公而選擇隱忍就范」的悲劇。

政審≠株連!考公「政審限制」又起爭議,嚴格限制有望得到改善

提及政審,學生對此更加坦然, 而家長卻分割成了對立的兩大陣營。支持政審的家長認為:中國流傳千百年的東西一定是有道理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子都犯罪,兒子能當好公務員嗎?

而反對政審的家長則認為:家長犯錯不應該影響孩子,都知道考公是多有發展前途的選擇,如果因為家長的一點小錯, 就抹殺了孩子考公的機會,那不僅不公而且殘忍。

很顯然,無論是對政審持支持態度還是反對意見的家長, 對政審的認知都和古代株連一樣,認為政審就是「威不可測」的環節。

今年的兩會前夕, 政協委員周世虹對考公的政審限制提出建議:取消罪犯子女的考公限制,廢除直系、旁系親屬有過刑事處罰而影響考生政審的相關規定。

代表認為: 政審應該以考生本人的實際表現為主。這一提議,把家長們只敢私下議論的政審限制問題搬到了「台面上」來討論。

無論是考公還是考編,體制內的崗位成千上萬,性質也是千差萬別的, 不同單位公務員考生的政審執行標準都不相同,直白點講,這個問題從來沒有真正被說清道明。

尤其是政審限制被家暴者濫用,導致許多家庭和學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委屈,如果家長對政審繼續缺乏邊界認知, 這樣的悲劇只會愈演愈烈。

政審制度的透明化和申辯機制,是更好保證公平的合理提議

無論是考公還是其他面試考核,在法治社會的當下, 「罪責自負」是基本前提,學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如果把家長的罪責捆綁在學生身上,就有了株連的嫌疑。

代表認為:一個學生自己的前途和未來, 應該由自己的努力和表現來決定,而不是由其他父母甚至別的長輩的行為而裁決。

政審是必要的,公務員隊伍需要嚴格的審核和篩選, 看出身可以,但只看出身,就違背了政審的初心。

公務員特殊崗位的考察,對考生親屬犯罪記錄的審核是十分必要的, 但不能對所有崗位,都采取一刀切式的明令禁止,明確的規則,才是保障公平的最好前提。

「一人犯罪,影響三代」的說法,使考公的政審環節,成了不透明的門檻,令許多努力考公上進的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對于普通家庭的學生而言,寒窗苦讀十余載,考公上岸,當上公務員, 是學生回報家長期待,回饋社會培養的最好機會。

如果只因為親屬的一個污點,就失去了成為公務員的機會,難言公平的同時,也實在可惜,因此代表認為: 應該給考生一個為自己申辯的機會。

向單位說明自己與親屬的關系,以及親屬犯罪的性質,是請罪還是過失犯罪?這些對于錄用結果的裁定有直接影響,同時,應該允許考生補充個人的突出表現證明,作為佐證。

寫在最后: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親屬關系不佳的情況不少, 學生考公、參軍,臨門一腳卻被有家庭矛盾的親戚故意報復,用損人不利己的方式,毀掉學生的前途。

給予考生申辯和自證的機會,不僅能更大程度地保障公平, 還能避免這種情況下的冤屈。

代表的提議, 是對考公政審制度更為透徹的思考,在考公熱度居高不下的如今,是否能考公、是否有機會考公,對學生乃至整個家庭的影響都天差地別。

正因如此,改善不透明、缺乏申辯機制的考公政審制度, 把政審的限制說清楚、講明白,才能防止政審繼續被誤讀和誤用,保障每一個優秀且有能力的學生,實現自己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理想。

今日話題:你認為放寬政審限制是好還是壞?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