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其實是一種溫柔的陷阱,表面是在愛孩子,實質上是父母一步步將孩子帶領到自己親手挖掘的陷阱里,被溺愛長大的孩子,由于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也失去了長大成人的機會。
大多數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但愛是自由的,是平等的,不是剝奪他的自由,不是阻礙他的發展。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兩個真實的故事,看看你中招了嗎?
有一位男孩10歲了,吃飯還需要媽媽喂,甚至不愿意跟媽媽分床睡 ,網友好心提醒家長,孩子長大了應該自己吃飯,而且這麼大孩子了應該自己睡,應該獨立了,結果媽媽說: 我樂意,老來得子很不容易,這個快樂你們不懂。
結果網友在評論區炸鍋了: 攤上這樣的父母,孩子百分之九十九是廢了!還有網友說: 這個世界上從此又多了一個媽寶男。還有人說: 慈母多敗兒這個道理以后你就懂了。
我們知道孩子 3歲開始就要慢慢學會獨立,吃飯、穿衣都要自己來,一是鍛煉手部精細動作,二是孩子也要學會成長,如果10歲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成問題,未來肯定會出問題。而且10歲的男孩還不跟父母分床睡,危害其實很大。不僅會早熟,孩子也會形成戀母情結,不利于孩子成長。
無獨有偶,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一位小學5年級的男孩也需要人喂飯,孩子像大爺一樣玩手機,奶奶像仆人一樣喂他吃飯,網友調侃,將來誰嫁他誰倒霉,家長怒懟: 看不上你家閨女。
原來這家就一個孩子,從小就是全家的心頭寶,一家人每天圍著孩子轉,所以11歲孩子了吃飯還需要大人喂, 奶奶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反而很樂意,孩子一邊玩手機,奶奶端著碗在一旁伺候,看孩子吃完了就趕緊喂上一口。
是啊,很可悲的是家里人覺得就該這樣寵著孩子,有時候孩子長大廢了,是家長慣廢了。
網友A: 家里人把孩子當寵物養,沒當孩子養!一輩子不需要自立自強的那種,父母,爺爺奶奶能長命百歲。
網友B: 我親戚村里有一戶人家也這樣,老來得子,喂飯喂到二十幾歲,父母老了伺候不動兒子了,也沒人照顧老父母,父母死了沒幾天,兒子也死了。
網友C:好,你們就該這樣養孩子,將來我兒子壓力就小了。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養育孩子的權利,但過分的愛,就是溺愛。很多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 長大就會了的心理安慰自己,殊不知孩子不是一天長大的,技能也不能不會就會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兩個自己,其中一個是小時候沒被滿足的「內在小孩」。自己小時候吃過苦,被欺負過,當了父母會不自覺地忽視孩子的需求,而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父母無限制地滿足孩子,其實是在無限制地滿足自己。這是一種毀滅性的教育,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愛。
但大多數父母的愛孩子并不過分, 沒有達到溺愛的程度,溺愛的表現有兩種,一種是縱容型溺愛,一種是包辦型溺愛。在隔代育兒的家庭里很容易出現。
縱容型溺愛: 孩子 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不管孩子多大,不管需要是否合理,父母都會盡最大努力去滿足。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會縱容孩子,孩子不想吃飯,那就喂他吃,孩子不想去上學,那就不送了,孩子想要玩具,那就買回來。
包辦型溺愛: 幫助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上什麼興趣班,穿什麼衣服,都是父母說了算,包括遇見各種問題,也是父母直接上手解決,不給孩子接受挫折和嘗試的機會。
除了這兩種溺愛, 下面的5種溺愛也很常見,都會把孩子推入深淵,離獨立越來越遠。
1、總是對孩子設立「特殊待遇」
父母或者老人覺得孩子小,處處特殊照顧。 比如買東西自己舍不得,卻舍得給孩子買各種零食和水果,而且買回來讓他吃 「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僅供他一人享用, 尤其是老人還覺得這是愛。其實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2、過分在意孩子
現在都是獨生子, 全家人的眼睛都盯著他,怕他摔,怕他孤單,一家人以他為中心,讓孩子有一種不能忽視我的感覺,一旦被冷落就會發脾氣。
3、想要什麼輕易就能得到
孩子想要玩具了,父母大手一揮就買,孩子想吃什麼立馬滿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尤其家里老人帶的孩子這種情況更嚴重。 這會讓孩子養成浪費食物,不珍惜物品的習慣,還會覺得父母的付出理所當然。
4、對孩子委曲求全
比如孩子不睡覺就哄著他求著他, 答應他一些無理要求。比如孩子不吃飯,就答應他邊電視邊吃飯,孩子會覺得我是老大,你要求著我,這樣的孩子扭扭捏捏,沒有規矩。
5、太「大驚小怪」
孩子磕一下碰一下,只要不嚴重,沒必要大驚小怪,如果他只是不小心摔了一下,沒多大事,你就抱過來安慰半天, 甚至對著地板就是一頓埋怨,孩子也會越來越作。
1、任性,孩子要什麼父母會無條件滿足,所以一旦不能滿足就會哭鬧撒潑打滾,無理取鬧。 我們看到孩子小時候都會通過哭鬧來滿足自己的愿望,但如果父母不慣著他,他就會知道任性沒用,但如果父母舍不得孩子哭,一味滿足他,將來遇到困難他就像走捷徑。
2、懶惰。不愿意自己動手, 什麼都要別人準備好,不僅學習懶惰,生活上也懶惰,自理能力差。
3、沒主見, 大事小事父母說了算,孩子無法自己做主,久而久之養成不愿意選擇的局面。 這種孩子的存在數量不在少數,父母總覺得孩子小,自己替他做主,但你從來都不尊重孩子,不詢問孩子的意愿,將來他很容易叛逆。
4、膽小怯懦。因為自理能力差容易受到嘲笑,做事畏手畏腳,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自私不合群 ,朋友少,人際關系緊張。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愛他、疼他、憐他,無可厚非,可若是用我們的愛遮住了他的雙眸,那未來一定是暗淡無光的。
希望家長給孩子的愛有底線、有分寸,讓這份愛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鎧甲,而非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