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女兒上高中了
剛住校那幾年真的不太習慣,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等慢慢習慣后,又發現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疏遠了
有一天,女兒和同學約好出去剪頭髮
臨走時,我還 千叮嚀萬囑咐:「你現在還是個學生,一定要有學生的樣子,千萬別跟有些學生一樣染發」
因為女兒在剪發之前,曾多次拿她同學的照片問我:「媽媽,你覺哪個同學的頭髮好看」
我知道,女兒是想染發了
當時也很 嚴肅地說:「學校是不允許染發的,更何況,自然黑才是美女本質」
女兒聽后有些 不服氣地說:「淺色根本看不出來,好不好」
本以為這件事情過后,女兒也打消了染發的想法
不曾想,她竟然借著剪發的由頭偷偷地給自己染了發,特別是先有囑咐還被無視的叛逆,一時間讓我 急火攻心
暴脾氣如我,上手就撥著女兒的頭髮說:「看看你染的什麼頭髮,明天趕緊去給我染回來」
當1米73的女兒站在我面前,挺直地說聲「不,我就要這樣」后
我才發現,不知道時間到底是怎麼從我眼前溜走的
當初那個跟在我身后媽媽長、媽媽短的女兒,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消失不見了
而回想過去數年的一段段教育歷程
我想,毀掉親子關系的 罪魁禍首并不是歲月蹉跎,而是過去那段歲月里沒有必要的焦慮內耗
特別是女兒上高中后,回望整個小學、和國中階段,我發現過去九年都是沒有必要的焦慮內耗
第一點
親子關系是建立一切的基礎
好的親子關系是建立一切好開端的基礎
在過去那段日子里正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至于我和女兒之間時常會 針鋒相對
這次女兒背著我偷偷染發也是一樣的
那叛逆的 先斬后奏背后,所隱藏的也正是糟糕的親子關系
特別是等到事后回憶起來,其實糟糕的親子關系并不是 無跡可尋
正如,女兒染發之前是有透露過「想染發」的想法
只不過,當時我只看到了染發背后的 不學無術,卻沒有理解一個姑娘家的 愛美心思
如果當初能夠站在孩子的愛美角度去看待問題,那麼事情就不會變得那麼糟糕了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和兒子的關系到現在為止都保持得特別好
因為兒子相信媽媽愿意分享,媽媽的分析和提議也是孩子的經驗吸取
而經過女兒的一次次忤逆事件后,我也漸漸地明白了
孩子身上的叛逆也許從來都不是青春期問題,而是過去那段時間所積累的親子矛盾
如果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本身就有問題,再加上學習上的繁重任務、還有復雜的青春交際,孩子就很容易陷入「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向誰求助」的無力感
等到孩子的期待徹底被一點點澆滅后,他們只會剩下封鎖內心的冷漠與疏遠
所以,好的親子關系是建立一切的基礎
愛孩子,也就要把更多視線放在如何跟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系上
第二點
輔導作業大可不必雞飛狗跳
一說起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很多家長都是「輸」在情緒不夠穩定上
等孩子到了國中之后,你會發現「等會,我玩會就寫作業」的普遍貪玩現象,就那麼 不知不覺中消失不見了
也有家長說,國中的孩子了,如果再不知道主動完成作業、積極看待學習,在學習上那基本上就沒救了
其實,過去輔導作業總是 雞飛狗跳的那些日子,我們很有可能是忽略了一件事
即:孩子并非太差勁,而是還沒有做好迎接新階段的準備
就像孩子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一年級階段時,對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沒有那麼出色
他們甚至前言不搭后調,也或許完全不懂課文內容,而這些都是孩子的智商太低,沒有學習的天賦嗎
并不是的
女兒剛上一年級時問題特別多,早上不想起床,到學校裝病回家,寫作業是給家長寫的,閱讀也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貼貼獎勵,最重要的還是寫作業讀不懂題…
那個階段,面對一個接著一個問題,我甚至已經認為「這丫頭,就是沒有讀書的天賦」
可等到上二年級下學期之后,早上可以自己主動起床,在學校磕碰擦傷也會堅持到放學,就連之前跟不上的讀題理解現在也能很輕松地駕馭了
可見,學習這件事情真的不用太急,寫作業更沒必要整天 雞飛狗跳
孩子 做不好題、學不好習,也并不是因為他們太笨,而是處于挑戰困難的適應階段
這個時候,做孩子的知音并穩住情緒跟孩子一起探索難題,在孩子實在不懂的時候給予恰當指引
當孩子心里輕松、有安全感了,自然就能 全身心投入并立志做到最好
第三點
不能提前消耗孩子的學習熱情
朋友J媽告訴我:
「花時間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起糾結如何贏在起跑線上,逼孩子成為學霸更有教育意義」
剛開始還不太理解這句話,等到真正 親身體驗之后才知道,原來好的教育就是建立在孩子的 自主性、延續性上
特別是進入國中階段之后,孩子是 積極向上、還是 敷衍混日子,都已經決定了他們后續會走什麼樣的路
那能說這句話的J媽又能養出什麼樣兒子呢?在學習方面自然是省心的主角了
前幾天
J媽就告訴我,她兒子回家八卦說:「隔壁班的好幾個學生都輟學了」
當時J媽還有些緊張,她還以為兒子也進入了 厭學期,不想再繼續讀書了
等到試探性地問了句:「那你們班呢」
兒子自信地說:「我們是重點班,大家每天都想著怎麼沖刺,考上xx重點高中,哪有心思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呀」
聽完兒子的話,J媽放心了,同時也特別慶幸當初沒有提前消耗孩子的學習熱情
原來,那些早早就輟學的孩子身上,不是學習壓力大、就是教育環境太壓抑了
讓一個孩子帶著興趣、帶著愛好去學習,這才是化解挫折路上的最簡單方法
特別是孩子進入國中階段之后,留給父母的時間本身就不多
在家里除了寫作業之外,能夠溝通的場所大概也就剩下餐桌了,如果我們留給孩子的情感只有糟糕、負面的,那最后的局面將會是吃一頓飯就少一頓和諧共處
所以,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帶著興趣成長,并不能整天拔苗助長、沿著起跑線起飛
第四點
花時間學會獨立、給孩子權利
孩子到了三、四年級以后,你會發現很多孩子都渴望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
也許突然有那麼一天,孩子還會對你說:
「媽媽,今天我來洗碗吧」「媽媽,你以后可以不用接我放學,我想自己去上、下學」「我什麼時候能有屬于自己的房間呀?我的同學們都自己睡一個房間」…
當孩子主動要求獨立時,他們就已經進入了新的 成長歷程,他們希望獨立,在獨立這條路上也將會獲得更多的成長經驗
而我們允許孩子「關上房門」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就是家長給予孩子的尊重,更是放他們獨立成長的權利
可能也有家長會質疑:「孩子關著房門不學習怎麼辦」
先不談孩子的學習怎麼樣,我們養育孩子的初衷是什麼?難道不是希望他們先健康成長、再學業有成嗎
所以,允許孩子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是家長必須要給孩子權利
大概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家長們就要學著慢慢退出孩子的生活了
特別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的 學習壓力也在不斷上升,到了 高年級階段之后也會面臨更多學習壓力
家長如若繼續在孩子身旁盯著,無形中就會造成一種 心理壓力,特別是兒童階段、青春期階段的孩子,「關上房門」是他們獲得獨立的權利表現
像那些繼續干涉、或者不能從孩子房間里退出來的家長,就會慢慢瓦解孩子的學習精力,直到孩子失去學習的趣味、上進的動力…
所以,真正的教育就是讓孩子獨立
與其 費盡心思幫孩子停在起跑線上,倒不如花些時間讓孩子獨立,費些功夫讓自己從孩子的自主權力中「退」出來
而一個真正擁有自主權利的孩子呢,在學習這條路上會省心很多,他們也知道自己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
第五點
小初要閱讀、最好是深度閱讀
前段時間,11歲侄兒的房間里傳出一陣陣急躁的抱怨聲:
「這是什麼嘛」「啊啊啊,我要瘋了」「這題到底是不是人做的呀」
聽到侄兒暴躁的聲音,我知道,他這是又在做語文題了
其實,當孩子進入高年級階段之后,他們 自然而然就有了自己的學習壓力
這個階段孩子最需要的也是家長的 耐心陪伴、支持鼓勵,因為孩子所面對的不只是學習知識,還有搞定困難的理智和情緒
如果孩子在面臨學習壓力階段的時候,家長也表現得焦慮、甚至埋怨
那麼,孩子很快就容易出現莫名的恐懼感、和執著念頭
特別是 恐懼感來臨時,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表現得 小心翼翼,他們害怕犯錯,也特別擔心會讓爸爸媽媽失望生氣
還有一種執著念頭,那就是當孩子不被父母理解,或者有困難找父母被否決后,還會激發強烈的反抗心理
為了建立良好的 親子感情、成為孩子的 左膀右臂,那麼就需要盡可能地成為孩子的榜樣,而不是監護人
小學、和國中階段最需要的是什麼?除了以上四點之外,閱讀的重要性也不要忽略
正如,侄兒一寫語文作業就崩潰,除了基礎能力欠火候之外,理解、表達和總結能都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小學是打好學習基礎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一定要 共同性地帶動孩子閱讀
哪怕每天陪孩子讀10分鐘書,也是在為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解基礎
要知道,孩子到了國中之后,他們連好好睡覺的時間都不一定充足
想要把語文學好,那麼在閱讀方面就要下足功夫,包括深度閱讀、和廣泛閱讀,這些都是學好語文的能力鞏固
而當我們的孩子拿到一篇文章、一道題目,能夠清楚地理解題意、并掌握思維時,語文這門功課的 學習效率自然就不會太差了
那麼,關于小學六年都是沒必要的消耗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