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紅紅~
看到軟軟糯糯、可可【愛☆愛】的小孩子,你是不是會感到內心非常柔軟?忍不住感嘆一句,「小寶貝好可愛」,熟悉一點的,還會上手摸摸小家伙的臉蛋。
其實,人本來就對美好的事物更加寬容和向往,對于充滿希望和無限可能的小孩子更是如此。也正因為這樣,逗孩子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行為。
不過,雖然大部分人逗孩子都充滿了善意。但是,有一些逗弄行為,卻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遇到了,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
上嘴親小寶寶
很多人認為看到可愛的小孩,忍不住親一親很正常。但是,這個看似很普通的行為,卻很可能給小孩子,尤其是低齡小寶貝帶來巨大的傷害。
低齡寶寶抵抗力弱,極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襲,即使他們有皮膚作為完整的屏障,但是他們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是和外界相通的。
如果家長攜帶致病菌,在家長親吻寶寶時,這些致病菌就可以隨著呼吸、飛沫等途徑進入寶寶的鼻腔、眼部黏膜、口腔黏膜內,導致寶寶感染。
比如,副流感病毒、手足口病毒、柯薩奇病毒、水痘病毒等,寶寶被傳染后可能患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若家長存在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性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麻疹等,寶寶感染后可危及生命。
而且,因為小寶寶免疫力低下,有時候,即使是對大人沒有什麼傷害性的病菌,也可能對小寶貝產生致命的打擊。
美國愛荷華州一個剛出生7天的寶寶,就因為親戚的一個吻,被傳染上了單純皰疹病毒,繼而引發了病毒性腦膜炎,最終離開了人世。
因此,如果發現大人在逗自家寶寶時有親吻孩子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制止,可以直接告訴對方「小孩子抵抗力差,不要親他」,如果實在覺得不好意思,也可以在寶寶的推車、座椅上貼一個「不要親我」的標志,作為委婉的提醒。
以開玩笑之名,行恐嚇之實
人與人相處時,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很正常,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什麼話是真,什麼話是假,這樣的玩笑,既能調節氣氛,又能促進交流。
但是,如果認為和孩子開玩笑也有同樣的效果,那就錯了。因為小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分不清真假、善惡,他會認為大人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都是可以相信的,思維也容易被帶著跑。
在這樣的思維特點下,善意的玩笑確實可以促進孩子成長;但是,充滿惡意的玩笑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尤其是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故意使壞、恐嚇孩子的玩笑,那就一定要堅決制止了。
比如,「你媽媽要生弟弟了,她不愛你了」「有了弟弟,你的玩具就要全部都歸弟弟了,你就沒有自己的玩具了,真可憐」。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看著被逗得或憋嘴委屈,或大聲哭鬧的孩子,紅紅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定會大聲制止,「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啊?嚇唬他很開心嗎?」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所有來源,只有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才能健健康康成長,如果家長發現有人這樣恐嚇自家孩子,試圖破壞他的安全感,一定要及時制止。
對這樣不知輕重的人,也不用太客氣。畢竟,能這樣逗娃的,也沒有懷著什麼好意,保護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蘸白酒讓孩子嘗
酒可不是什麼好東西,不但對身體傷害大,還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紅紅所在的村里以前就有因為喝酒鬧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情況。
可是,總有一些人拿孩子逗趣,紅紅就見過。
在一次宴席上,一個小孩見大人們喝酒很是美味的樣子,忍不住湊上前去看。一個不懷好意的親戚嘿嘿笑著,用筷子蘸了白酒就讓孩子嘗。
結果,小孩子因為醉酒住進了醫院,腦部收受到了損傷,一個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也變得傻傻呆呆,家里人不知道多傷心,兩家的官司打了好久。
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讓人給孩子蘸白酒嘗;大一點的孩子,也要告訴孩子酒的危害,千萬不能讓孩子嘗試,要教會孩子拒絕;而且,家長也要做好榜樣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酒。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注意,如果有人給孩子比如花生、桂圓、李子這類零食,一定要及時阻止他們的投喂。
一來,這類零食本身就存在安全隱患,有可能造成孩子嗆咳、窒息;二來,接受他人的投喂,本身就不利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
都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葉子。
有的孩子天性開朗活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和別人打成一片,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來熟、社牛;也有孩子天生性子靦腆、不喜歡與外人相處。
在家長眼里,無論孩子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都只希望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可是總有一些人對小孩子充滿了惡意,看到小孩子不隨大流,就想逗逗他「別人都表演節目了,你怎麼還不去,你一點也不可愛」「大家笑得很開心,就你剛才沒笑,你一點都不禮貌」。
如果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外人破壞孩子的自信心。
畢竟,每個孩子對同一件事的看法和表現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用橫加指責,也不用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
都說,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很可能,我們喜歡的、認為好的,別人卻嗤之以鼻。
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分內的事,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給足他安全感和自信心。
同樣的,即使看到別家孩子表現不一樣也不要大驚小怪、咋咋呼呼,否則,我們也很可能變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家長」,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