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 幼兒園不再是「托兒所」,幼教也不只是「帶孩子」,學前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教育」二字。
越是高學歷的家長,越希望學生能在幼兒園學到有用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兼顧學生興趣愛好的啟蒙, 教育的地基打牢了,未來的發展才有保障。
但重視教育內容,不代表其他因素就可以忽略,挑選合適的幼兒園,家長看中的 因素非常全面, 其中就包括幼兒園的伙食問題。
4國幼兒園食堂大比拼,韓國「凄慘」第一名,上學更像被流放
幼兒園時期的同學,正是成長發育的黃金期,從上學開始,學生的飲食就要依靠幼兒園的安排了, 常見的幼兒園會提供早午餐,也有個別帶有托管性質的幼兒園,會給學生提供三餐。
對于這個年齡的學生而言, 幼兒園的伙食不僅要好吃,讓學生愛吃、吃的飽,還要照顧低齡學生對營養均衡的需求,當然,衛生和健康是大前提。
要滿足這些條件可不容易,好在國內的幼兒園,公辦和民辦的數量都不少, 激烈的競爭造成了這些幼兒園的「攀比」,為了搶奪生源,幼兒園在食堂伙食問題上都很用心。
因此國內的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學生在幼兒園的吃飯問題,很多家長甚至表示: 學生在幼兒園的伙食,比在家吃的還好。
中國學生如此, 其他國家的學生就未必有這麼幸運了,網上有家長發起了一次「中日韓美4國幼兒園伙食大比拼」,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首先是日本幼兒園的食堂,文化差異不同,導致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也有差異。 日本地區的學生,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
同時,日本無論學生還是家長, 都對蔬菜情有獨鐘,湯里面都是蔬菜,還要配上蔬菜沙拉,西紅柿,主食只有一小碗米飯,比較單一。
而學生的蛋白質攝入,都來源于雞蛋和牛奶,這點要是放在國內, 家長肯定認為是幼兒園克扣餐費,否則怎麼連肉都不給學生吃呢?
無論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食堂的重要性不可忽略
反觀美國幼兒園的飲食,就很有當地的特色了,學生的主食以面包為主,配上炸肉排、蔬菜沙拉和一些零食、風味飲品,就是學生一餐的全部了。
雖然也掌握了葷素搭配,但對學生飲食比較關注的家長, 都不會愿意學生在學校吃這些東西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油炸食品和零食太多。
國內家長對學生吃零食的問題,一直比較重視, 過多的零食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發育,同時也對學生的身體有危害。
最后是韓國幼兒園的食堂, 這也是最被中國家長「嫌棄」的,一小碗木帆,海帶湯,還有三份「咸菜」,就是韓國學生的午餐了。
這樣的飲食,在國內家長看來, 和「被流放」沒有任何區別,國內火鍋店的小料台都比這豐富,難以想象韓國學生從小就要受這樣的委屈。
網上也有赴韓留學的國內學生,分享自己在韓國大學食堂的一日三餐,也是咸菜為主,留學生日漸消瘦, 網友們紛紛勸她早點回家,別在韓國受苦了。
最后作為壓軸的, 還是最受認可的國內幼兒園,有青菜也有肉,葷素搭配的同時,沒有那些對學生身體不健康的油炸物,保證清淡飲食的同時,也保留了風味。
只能說,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國內的學生和家長,無論如何還是更青睞國內幼兒園食堂的搭配。
寫在最后:
其實不僅是國內幼兒園, 國內的許多大學,食堂也是非常豐富,為了照顧來自各地區的同學們,學校保證了食堂的豐富性。
但中小學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很多家長都反饋,學生嫌學校的食堂太難吃,吵著讓家長給送飯,有時間的家長還行,忙于工作的家長是真的很無奈。
如果放任不管,學生營養不良怎麼辦?吃飯都得不到保證,學習成績更沒著落了。對此,筆者也真心希望, 教育部門能設立中小學食堂的執行標準。
保證中小學生,能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健康飲食, 畢竟只有吃飽飯,才有力氣學習。葷素搭配和營養均衡是基本,還要保證風味。
學校的食堂做好了,不僅家長放心,學生開心, 也能成為學校招生的一個「特點」,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