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哈爾冰一名二十幾歲的女子,在捷運衛生間被男孩媽媽辱罵到哭的新聞上了熱搜,起因是女子指出男孩不應該上女廁所,隨后就被男孩的媽媽出口辱罵,一時間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
近日,廣東珠海一名單親媽媽因為帶孩子在商場上廁所也上了熱搜,不過這一次這位媽媽的做法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認同和點贊。
來自廣東珠海的張女士是一名單親媽媽,平時自己帶著3歲的兒子出門多有不便,尤其是孩子要上廁所時。
當天,張女士帶著孩子一起逛商場,中途孩子想要上廁所,按以往的經歷張女士只能帶孩子使用女廁所。但當天孩子拒絕了媽媽的想法,表示自己的是男孩子,應該上男廁所。
張女士覺得孩子已經3歲半了,開始有性別意識了,既然孩子主動提出要上男廁所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去了。不過孩子從來沒有在外使用過小便池,不知道如何使用,正當張女士在男廁所門口犯愁時,同樣在上廁所的陌生人告訴張女士已經教過孩子怎麼使用小便池了。
後來張女士通過孩子了解到,孩子進入廁所后有兩名陌生叔叔主動教他使用小便池。孩子順利上完廁所后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張女士表示,孩子已經開始有性別意識了,既然孩子主動要求,就應該鼓勵支持,希望商場也能增設第三衛生間,方便獨自帶孩子出門的異性家長。
看到張女士的分享,網友們紛紛為張女士的做法點贊:「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就應該這樣教育,這個媽媽做的對」,「我的寶寶還在穿尿布,還不會獨立上廁所」。
其實相信很多寶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家里的寶寶逐漸長大,有了朦朧的性別意識,懂得上廁所要分男女,但是可能在獨立如廁方面的能力還是有所欠缺,在外出需要獨立上廁所時就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很多寶媽的對于何時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怎麼訓練也不太了解。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于寶寶「如廁訓練」的那些事。
一、「如廁訓練」該何時開始?
1、年齡范圍
由于每個寶寶的個體發育情況都有所不同,因此關于寶寶進行如廁訓練的時機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但是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的研究:大多數嬰幼兒在18~24個月之間會出現排便意識,也有一些寶寶要到兩歲半左右才會開始有所表現。
再結合我們的國情,大多數寶寶在3歲左右都會去上幼兒園了,因此建議家長們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教會寶寶獨立如廁,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寶寶上幼兒園也會更自信。
2、行為信號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這些「行為信號」,可能表示寶寶已經準備好接受如廁訓練了。
① 表現
·寶寶能保持紙尿褲干爽至少2小時,或者白天在小睡后仍能保持紙尿褲的干爽,說明寶寶逐漸對膀胱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在寶寶正常喝水,水分補充充足的情況下,紙尿褲也經常是干的,說明寶寶已經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控制不排尿。
·寶寶的排便開始規律,消化系統逐漸成熟。
② 表達
·當寶寶穿的紙尿褲臟了,會有一些不舒服的表現,想要換新的。
·寶寶玩著玩著突然停下來,呆著不動,看著你或者試圖跟你表達發生了什麼,表示寶寶已經能意識到自己正在排尿或排便。
·能聽從大人的指令,并對大人使用廁所表現出興趣。
③ 行動
·能夠自己或在大人的幫助下脫穿褲子。
·能用表情、姿勢或語言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能夠自如地走動、跑、蹲,可以自主坐在馬桶上。
二、「如廁訓練」該如何進行?
1、選好如廁小幫手
為了增加寶寶對如廁訓練的認同感,家長們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去選購兒童專用的坐便器,甚至買回家后還可以讓寶寶自己給坐便器做些裝飾,貼些貼紙等等,讓寶寶先喜歡上。
2、借助繪本等進行引導
可能不少寶寶剛開始接觸如廁訓練都不會很配合,家長們就可以給寶寶多看一些關于如廁訓練的繪本,吸引寶寶對如廁訓練的興趣,也幫助寶寶了解如廁的過程,家長們平時也可以多引導寶寶穿著褲子在便盆上坐一坐,適應一下,這樣效果會更好。
3、家長做好示范
寶寶的模仿能力其實都很強,平常在家時同性的家長也可以帶著寶寶一起上廁所,給寶寶示范一下如廁的步驟:脫褲子、坐上馬桶、擦拭、穿褲子、沖水、洗手等一系列的過程。
4、讓寶寶選擇喜歡的小內褲
家長在給寶寶買小內褲的時候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比較可愛的、帶有寶寶喜歡的卡通形象的小內褲,或者是直接讓寶寶自己選擇,當寶寶試過內褲之后明白紙尿褲的不舒適,也會更愿意接受穿內褲并配合如廁訓練。
當然,如廁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寶寶的適應情況和掌握程度不同,家長們還是要以積極的態度,足夠的耐心,多用鼓勵引導寶寶,寶寶才能更快接受,完成自主如廁。
關于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系。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愿意核實并更正。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