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熱播以來,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愛, 男同學在張譯的身上,看到了人員警察的風采,更加堅定了自己將來考警校的夢想。
可見,一部優秀的作品, 就是能做到既「寫實」,同時又具備教育意義,適合任何年齡段的學生觀看。
但當我們走出劇情后才發現, 《狂飆》中的演員學歷,才是真正的「一路狂飆」,全員科班出身,最小的剛讀初一,還曾經拿過冠軍,當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這就叫「專業」!《狂飆》學歷一覽表:全員科班,最小的還是冠軍
在《狂飆》剛播出時,一部分家長對其內容產生了質疑: 過于「現實」的作品,適合給學生觀看嗎?萬一學生學壞了怎麼辦?
其實無論是教材書籍,還是影視作品,學生都應該適當接觸一些, 有助于培養學生批評思維的內容。
家長和老師,都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學生身邊, 因此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學生明辨是非的方法,而不是保護學生免受負面消息的干擾。
因此筆者以為,《狂飆》很適合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脫離熒幕回歸現實, 狂飆中的每個演員,都是值得學生學習的榜樣。
大到主演張頌文,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如今是學校的一名老師,很多表演系的新生,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小到「瘋驢子」、「崔姨」,甚至最受喜愛的大嫂「書婷」,都是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的藝術類高材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班出身。
《狂飆》的成功,讓這些人走進大眾視野,同樣的, 正是這些科班出身的優秀演員,才成就了這樣一部深受家長和同學們喜愛的作品。
《狂飆》的成功,也引發了很多家長的思考,每年通過藝考這條道路走進大學校門的學生不計其數,但顯然, 并非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被人記住。
因此很多家長認為, 藝術這條路太難走,因此當學生表現出藝術天賦或者對這方面有濃厚興趣時,很少有家長會選擇鼎力支持。
藝術生的成長,往往要克服比普通學生,更多的困難
甚至個別家長會想盡辦法阻撓學生參加藝考,在家長心中, 藝術和體育一樣,都是很難出頭的路,因此就算和學生爆發矛盾,家長也會極力勸告學生,通過普通大學聯考,學一門畢業后好找工作的專業。
也正因如此, 有很多學生埋沒了天賦,也有很多學生,因為當初家長的阻撓,導致自己沒有學習到喜歡的領域,畢業后也沉浸在后悔當中。
家長認為,藝術生學有所成很難,但到底什麼才算學有所成? 這個標準也沒有幾個家長能給出答案。
其實對于學生而言, 天賦和興趣是最寶貴的,有天賦,就代表能學的通透;而有興趣,則代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快樂和充實了。
反之,如果學生放著自己喜歡的領域不能學習,而要被迫學習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內容, 努力沒有興趣作為動力,每一步都會很痛苦。
筆者作為過來人,高中就是在家長的干涉下,選擇了不喜歡的大學、不喜歡的專業, 其實心中很羨慕那些有夢想的同學。
更羨慕那些,家長會無條件支持的同學,他們身上的自信和底氣,是很多學生最羨慕的特質。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 多數學生的日常,還是圍著成績轉的,因此有夢想有喜好的學生,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寫在最后:
多數學生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學什麼專業,只是在跟隨著多數人的腳步,學習,考試,然后聽家長的建議,報一所差不多的學校。
而能在這其中,意識到自己對藝術表演的熱愛,并且堅持到底的學生, 都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中學期間,藝考生不僅要練習專業課,還要兼顧文化課的學習, 只有兩不誤,才能保證自己有機會考入優質的藝術類院校。
而有熱愛的加持,再加上家長的支持和正經科班出身的功底, 藝術生畢業后也有足夠的底氣和能力,在這個領域熠熠生輝。
現在一提到「娛樂圈」,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烏煙瘴氣,但筆者以為, 明星和科班出身的演員是不一樣的。
后者能拍攝出高水平的作品,為學生提供教育意義的同時,還能給想走藝考這條路的學生樹立榜樣, 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