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2023年大學聯考動向:「大類招生」受限制,這幾所985大學已面上無光

2023年大學聯考動向:「大類招生」受限制,這幾所985大學已面上無光
2023/02/06
2023/02/06

大類招生,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招生方式。很多家長對此還感到陌生,甚至分辨不出是好是壞。

其實大類招生就是按照學科大類來招生。大學在招生時, 把類型相近的專業,合并為一個大類進行招生。就比如將金融、國民經濟管理等多個專業合并為一個大類招生,合稱為經濟學類。

這種招生方式, 在很多985、211大學中都有試用,但與此同時,它的優缺點也暴露無遺。而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大學聯考中,這種「大類招生」也將受到限制。

2023年大學聯考動向:「大類招生」受限制,這幾所985大學已面上無光

大類招生剛出現的時候,有些家長看著新鮮,也有些家長感到排斥。一些認可大類招生的家長認為, 高三選專業,難度和風險都很大。

高三的學生,能確定專業的大致方向就很不錯了,更別說直接選定專業了。 當下喜歡的專業,畢業后未必喜歡。

況且很多家長和學生, 對專業的了解都不夠深刻,因此在做出選擇時,也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做出錯誤選項。

換專業的成本也不低,而大類招生,只要學生明確了方向,在大一學習了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課之后, 就可以根據成績和喜好,再進行一次專業選擇。

而持反對意見的家長則認為,這種新模式,就跟實驗班一樣, 把學生當成「小白鼠」,是幫了學生還是害了學生,四年之后才知道,誰想冒這個險?

而事實發展也證實了,這類家長的擔憂不無道理。部分高校在采用大類招生模式時, 打包專業采用了「冷熱搭配」的方式。

只有1-2個熱門專業,其他都是冷門專業,學生考進去,最后分數不夠、競爭不過,分專業時只能選擇冷門專業。

這樣的操作緩解了冷門專業的招生問題,卻坑苦了這幫懵懂的孩子。中山大學就曾經因為大類招生遭到家長們的抵制,部分地區的錄取分數線一路降到了一本線。

直到去年, 中山大學才改變了招生策略,稱不再進行大類招生,就算采用這種模式,也會保證都是好專業融合,不會再出現一塊肉壓著一堆骨頭的情況。

大類招生的選擇,優勢背后暗藏風險

有關部門也對大類招生陸續提出過要求,其中的具體內容就差直接點名道姓了, 畢竟喜歡用這種「小手段」騙優質生源的高校,早就臭名在外了。

除了中山大學外,也有幾所985大學曾經采用過這種方式吸引學生, 被「利用」最多的專業就是計算機。

用熱門的高分專業計算機,搭配一堆和計算機搭邊,但卻常年招不到人的冷門專業, 組成計算機類,分數比計算機低個二三十分。

不少學生一看,又是計算機又是985,腦子一熱就報名了,去了之后才發現上當了,能進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只有三四十人, 其余都高分進了冷門了。

至于這幾所985是誰,家長們只要查一查最近幾年, 哪些學校搞那些計算機類、經濟學類,還有「某某實驗班」這種大類招生,就都明白了。

有中山大學的前車之鑒,想必部分高校和有關部門也發覺, 這樣的招生方式不是長久之計。

2023年,大學聯考有關單位發布消息,警告這些大類招生的高校,在制定政策和選定專業時, 都要收斂一些,不能亂來。

大類招生,原本是一種模式的創新,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了學生的擇業而考慮的,但從現在的走向來看, 明顯被「玩壞了」。

造成這樣的后果,不是政策的鍋, 而是某些高校「私心太重」。想鉆模式的漏洞,為自己招攬高分學苗,填補冷門專業的坑,這樣的私心只會把新模式扼殺在搖籃中。


寫在最后:

這樣的表面功夫, 能蒙蔽家長一時,卻早晚有露餡的一天,到時候不僅沒給學校提升檔次,反而把高校的名聲都搞臭了,得不償失。

不過現在的家長也學聰明了,一見到這種「實驗班」,就會不自覺地提高警惕, 你學校越是描述的千萬般好,家長越是不敢輕信。

其實換位思考,這不就是天上掉餡餅。「低分錄取,熱門專業,自主選擇」, 這些好事聚在一起,就注定有人要為之做出「犧牲」。

現實也是如此,很多學生不甘于被擠進冷門專業, 于是從大一就開始「卷」,僥幸成功還好,失敗了就是付之東流,悔之晚矣。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