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數量劇增,承擔高等教育擴招苦果的,卻只有文科生。有文科畢業生甚至自嘲地表示:文科專業就不應該上專業課,直接把學生統一管理,從大一就開始學考公課,大四直接參加考試。
如今文科生畢業后的去向,除了考研就只剩下考公了,但無論做出那種選擇,過程都很艱苦,需要經歷激烈的競爭,才能獲得向上走的機會。
教育的發展,并沒有改變所有根深蒂固的思想,無論何時,穩定的編制工作,依舊是家長眼中,女同學的最好選擇。
體制內的優秀女干部不少,尤其是長得漂亮的,自然,出現狀況的也不少,不過也有憑借實力實現晉升的優秀干部,高學歷就是他們的代表,80后的女廳官秦艷就是其中之一。
秦艷出生于內蒙,99年通過大學聯考,成功考入了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在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后,秦艷沒有憑借自己的本科學歷,找一份體面的工作。
而是認真思考了自己今后的發展, 最終秦艷決定,繼續深造學業。五年的時間內,秦艷實現了母校內農大的碩博連讀,畢業后已經成為農學博士的她,再次面對人生的重要選擇。
最終秦艷決定,進入中國農學科學院工作,秦艷從事的工作, 與草原研究方向有關,這和她所學專業息息相關。
在秦艷不畏艱苦、不怕困難的努力之下,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 秦艷對北方沙漠化的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科學院工作的九年內,除了土地管理工作外,秦艷在婦聯、人事處也承擔了一部分工作, 均衡、全面的發展,是秦艷從上學期間就有的良好習慣。
秦艷的努力和負責,在當地有口皆碑,17年,秦艷成為中國農科院草原研究所的副所長。
作為博士學歷,秦艷能親力親為,不畏艱苦令人敬佩,實際上,當年有很多和秦艷一樣的優秀博士,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改善或解決了許多那題,這些博士被稱為博士服務團成員,秦艷就是第十八批博士中的一員。
秦艷通過努力得到了當地人民的認可,如今,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的她,是年輕有為,更是實至名歸。
每當談起博士當公務員,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學歷浪費,實際上,早在十幾年前,就有許多博士前赴后繼地投身體制內的建設當中。
雖然都叫公務員,但也是有差異的,有公務員坐在辦公室處理無關緊要的瑣事,也有公務員身體力行地投身基層建設,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這兩類公職人員,還是有所差距的。
考公被認為是文科女同學最好的選擇,但同樣是考公這條道路,家長以及外界對男同學和女同學的發展期待,也是截然不同的。
大學生通常認為,通過筆試、復試,最終順利進入體制內,是公務員道路上,最難的一步,上岸了就可以躺平、萬事大吉。
實則不然,考上對于之前的人生來說,稱得上是光輝時刻,但對于體制內而言,考上只是第一步,同時也是最簡單的一步。
真正的考驗,是今后的晉升,這并非是會背書、考試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能力的體現、人脈的積累。
而女同學考公上岸后,多數人認為這就是她在體制內的盡頭了,實則不然,在現實生活中,體制內有許多優秀的女性領導,既有做出一番事業的能力,又有巾幗不讓須眉的風范。
寫在最后:
就比如這位被譽為「最年輕」的女廳官,80后女干部秦艷,不僅才貌雙全,且能力出眾,高學歷的光環下,還有著腳踏實地的決心,已經成為了無數女同學考公的榜樣。
與此同時,也希望有投身體制內愿望的女同學,不要怯懦,更不必妄自菲薄,你們通過層層考試選拔,最終站在大學的平台上,走進體制內。
你們的優秀是有印記的,高顏值固然是青春最美好的追憶,但作為新時代的勞動女性,只有顏值與實力并存,才能走得更遠,收獲屬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切記:勿要做那攀緣的凌霄花,而是做那棵足以比肩的木棉樹。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