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隨著天氣逐漸回暖,很多中小學都將久違的春游提上了日程。
與過去的純玩式春游相比,現在學校組織的外出活動大多數都變成了「游」與「學」結合的「研學游」,各班老師也會采取家長自愿報名的方式來組織學生外出。
外出游玩原本是一件好事,但不久之前,武漢某國中的一位老師卻因為研學游的事情被家長吐槽、曝光,學生家長和老師的聊天記錄也刷屏了網絡。
據了解,該班級打算組織學生參觀一家工廠,每人收費170元,家長自愿參加報名。
原本一切都很正常,但在統計學生報名人數的時候,老師發現有個別學生沒有報名,于是便在班級群中艾特了所有家長,對那些沒有報名的學生進行了冷嘲熱諷。
根據家長提供的聊天記錄截圖,可以看出老師對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的學生態度惡劣,甚至嘲諷沒有報名活動的孩子是「家里揭不開鍋,要用這170元去買米買菜。」
此外,老師還用了「沒有集體意識」,「心思壞」,「歪門左道」等詞語去形容那些沒有報名的學生,也正因如此,老師的做法引發了很多家長的不滿,有人一氣之下將這段聊天記錄發到了網上,譴責老師的行為。
事情鬧大之后,該學校已經對這件事情進行了調查,并暫停了這位老師班主任的工作。
由于關于孩子研學游的話題比較熱門,關注此事的網友也很多,因此「武漢市民熱線」還就此在網上發起了投票,投票的主題是:您覺得這個活動該不該參加?老師的言論是否妥當?
投票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網友認為集體活動應該征求家長的意見,自愿參加,而不是被迫報名,此外,老師應當為人師表,因為學生沒有報名就譏諷學生和家長是一種毫無師德的行為,這樣的老師應當受到懲罰。
評論區里,也有不少網友對于學校組織孩子春游一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老師帶著孩子參加研學游是好事情,170元在很多人看來也不算貴,但對于有些家庭來說,70元去參加一次工廠真的性價比不高,所以老師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更不能去嘲諷不報名的家庭。」
」我家孩子學校也是研學游說是自愿,但老師讓家委打電話給每個家長動員參加,真是討厭。「
「 這樣的老師只顧利益,完全忘記教書育人了。「
」不交孩子在班上估計不好過!所謂研學交費,就是學校創收的一種方式,懂的都懂。「
」我們學校正要研學去博物館,聽說兩天差一點要600了,真的很貴,并不是每個家庭都不缺這600塊錢的……「
老師須德行配位,別讓教書育人與利益掛鉤
春游、研學游等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本意是為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讓學生勞逸結合。由于出游的形式不同,因此學校也會對學生收取相應的費用,一般來說,涉及到報名費的問題,多數學校都會采取家長自愿報名的原則。
但近幾年來,一些學校將學生的研學游當成了自己創收的一種方式,對老師也提出了任務要求,這使得老師脫離了教書育人的本分,為了利益給學生及其家長施壓,最終弄得很多家長有苦難言,報名了,覺得性價比實在不高,不報名,又怕老師在學校給孩子穿小鞋。
一次集體活動看似很尋常,但也反映出了某些學校將教書育人與利益掛鉤,老師德不配位的不良現象。
本期話題
你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研學游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