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看完再也不罵孩子啦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看完再也不罵孩子啦
2023/02/06
2023/02/06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很多家長都沒有認識到,語言暴力相比較于體罰,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更大。


如果說體罰是外傷,那麼語言暴力則是內傷。


這種積壓在孩子內心潛藏的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影響更長,后果也更嚴重。


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從古至今,語言一直是一門藝術。老話講,嘴上帶尺,腳下有路。


在家庭中,越是親近的人,講話越是就要講究分寸。


尤其是對待孩子,那一句句無形的語言暴力,如同利劍一般,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語言暴力,

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愛孩子的,這一點不容置疑。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家長隨口的一句貶低、嘲笑孩子的話,卻能夠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顫動?


在孩子的眼里,那些「 以愛之名」說出的話語,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一種難以磨滅的傷疤。


這種傷害帶來的痛苦,是連時間,都無法抹去的。



暴力的教育,不會結出美德之花,智慧之果,而是會結出殘暴之實。


當你用語言暴力作為教育手段,你就已經悖離了教育的初衷。


在國外有一位父親看到兒子終日沉迷于電腦游戲,無所事事。


于是氣不打一處來,拿來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兒子面前,并怒不可遏的說道: 有種你就別活了


誰知就在這個父親轉身的一瞬間,兒子真的扣動了扳機,等父親回過神來,兒子早已癱倒在地上,沒了生命體征。


就是這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無意間的一句話,會給對方帶來怎樣的傷害。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朝孩子大吼大叫的后果,跟打罵、侮辱孩子一樣,都會提高應激激素水平,從而導致大腦結構發生變化。


經常被吼被罵,真的會改變一個孩子。


通常情況下,被吼的孩子會表現出這樣的反應:


很自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喜歡偽裝自己,假裝自己很強大;


習慣去討好別人,害怕自己受傷害;


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習慣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孩子的心理產生自卑感,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可能是由于身體缺陷帶來的影響,也可能是成長環境造成的。



蒙台梭利博士認為,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由于童年時期遭受的創傷所致。


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巨大陰影,以致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和精神。


一個更加令人心痛的事實便是:被吼的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停止愛自己。


拒絕語言暴力,

批評教育請低聲說話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經常被父母罵「你沒用」,是一種什麼體驗?


最高贊的回答,看著文字就讓人心疼:


小時候,當爸媽罵我「真沒用」「太笨了」的時候,我的心,我的身體都在抽搐。

然后聽著聽著就心痛了,痛著痛著就麻木了,現在真的成為了沒用的人。


暗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也許根本不知道你傳遞給孩子的是消極的暗示。



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閃光點,父母要善于去發現;


并且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才能讓他們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拒絕語言暴力,即使是批評孩子,也請低聲說話。


1、接納孩子,期望簡單化。


沒有完美的父母,更沒有完美的孩子。


作為父母,一定要正視這份「不完美」,接納孩子,不要要求孩子必須完美,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電影《奇跡男孩》,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在奧吉去學校的第一天,他就受到了周圍人的排擠和歧視。


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后盾。


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


并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任何教育活動,如果對幼兒教育有效,那必須先有愛,心中有愛心,教育才有力量。


接納「不完美」的孩子,期望簡單一點,與孩子共同成長,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2、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教育孩子,最忌簡單粗暴,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奧利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書中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一個控制情緒的很好辦法,就是冷靜,給自己3分鐘等待時間。


為了避免和孩子引起更大的沖突,當你感覺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的時候;


可以暫時遠離孩子,自己獨處3分鐘時間,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深呼吸、聽聽音樂或者欣賞遠處的風景,總之做一些能轉移自己注意力的事情。


等情緒完全好了之后,再跟孩子溝通交流。


情緒失控只需要幾秒,然而這幾秒中,你的口不擇言就可能成為毀掉孩子的那根稻草。



3、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辭。


作為孩子人生中最早、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影響非常大。


所以,在說話前要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辭,取得的效果一定會很好。


那麼,不能打罵孩子,該怎麼批評孩子呢?面對孩子的犯錯,家長可以采取這樣的原則:


2歲前,不要指責孩子,孩子沒受傷就是最好的結果;


2-6歲的孩子,孩子犯錯后要順其自然,接受孩子的行為,并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


6-12歲的孩子,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吸取哪些經驗,并學習社會規則和承擔犯錯所導致的后果。


很多時候,我們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可事實恰恰相反。


父母的雙手是用來擁抱孩子的,而不是用來打孩子的。


你的語氣和措辭,往往決定了一個孩子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偏離人生的軌道。



教育家愛爾維修說過:「人剛生下來都一樣,僅僅由于環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為天才,有人則變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愿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守護神,讓我們用足夠寬容的心,接納孩子、認可孩子、包容孩子。


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口無遮攔,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


*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