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原來養娃就像「擼貓」,學會這幾招,帶娃瞬間開竅

原來養娃就像「擼貓」,學會這幾招,帶娃瞬間開竅
2023/02/10
2023/02/10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種小動物,你覺得最像的是哪種?

最近我有一個「重大發現」: 原來孩子和小貓咪竟有著跨越種族的相似!

家里養貓的鏟屎官們應該很熟悉吧?

小貓咪這個「逆子」,平時你讓它往東,它偏往西,你讓它別登高,它偏去上房揭瓦,還特別粘人求貼貼......


仔細一想,我們人類幼崽好像和小貓咪擁有同款行為模式啊,老母親瞬間頓悟了!


原來養娃是可以參照養貓思路,了解娃的習性后,才能 「治娃于無形」啊~


每個娃都有雷區


想不到吧,貓咪和孩子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雷區。


當小貓咪想要與鏟屎官貼貼,那是怎麼樣都行,可當貓咪進入「高冷貓設」時,那就是 「莫挨老子」


精辟概括雷區:這不能碰!那不能摸!


巧了,在人類幼崽的身上,也有相似的雷區, 并隨著物種的高級進化,雷區逐倍增加:

不能氣急揍TA

不能罵孩子、冷落孩子

不能訓孩子時翻舊賬

不能拿別人的順眼娃和只會讓自己心梗的添堵娃比較

(雷區太多,數不清了)......


養貓和養娃一樣,它和他才是小主子,咱們扮演伺候主兒的角色。


有氣也不能對娃撒,如果不學會 精準避坑,那只能大家兩敗俱傷。既要避開雷區,又要尋求養娃解題思路,于是, 「四句箴言」就誕生了:

箴言1:能忍則忍,娃再有錯,家長都要慎言,以防出口傷娃;

箴言2:管住按捺不住的手,打娃就如掀了娃的逆鱗;

箴言3:娃犯錯,就事論事說,不要解題發揮惹娃怒;

箴言4:迷魂湯比忠言逆耳管用!娃沒別人優秀也別說大實話,先使勁夸娃「這好那也好」,再說進步空間。


總而言之,治娃治貓就一個核心要點: 繞道雷區,順毛捋!


每個娃都有脆弱心


小貓咪剛被鏟屎官接到家里時,小膽量也就只有芝麻那麼點兒大,一點風吹草動都能讓它脆弱到炸毛......


孩子不也是一樣嘛~小的時候真是需要大量的安全感去強韌孩子的脆弱小心臟,但就是恰恰需要爸爸媽媽各種心靈撫慰時, 很有可能因父母的行為舉動傷害到孩子的脆弱心。

這2件事情幾乎多數養娃人都逃不過~

無心口頭禪

「哭什麼哭/不許哭!」

「這有什麼好怕的?」

「你怎麼這麼笨啊?」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更何況是孩子,他不知道你說的話是不是無心還是有意。


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這些話無疑都在給孩子一種 負面暗示,更加傷害孩子本就脆弱的心靈。


在潛意識中暗示自己就是父母所說的那樣,從而缺乏自信,做事情畏首畏尾。

逃脫黏媽娃采用哄騙偷溜戰術

誰小的時候不黏媽媽呀,孩子永遠都希望媽媽能不去上班,整天24小時陪著自己,但是現實不允許,不掙奶粉錢,如何養得起娃~~


一邊是瘋狂哭鬧不讓媽媽走的娃,一邊是遲到就有失業風險的工作,沒辦法只能偷溜出去再說~


很遺憾,這完全就是在孩子的安全感上瘋狂踐踏


哪怕只是使用過幾次的父母,也可能會 令孩子產生被欺騙與被分離的安全感缺失。


想讓孩子從脆弱敏感變身強大內心,唯有愛能治愈, 在孩子小的時候,說話要有把門兒的, 如果一時口快說了傷娃的話,一定要及時安撫。


當孩子哭鬧時,也要多用引導與方法讓孩子去理解和接受 ,最后別忘了多多和孩子表白你的愛~~


一個公式總結就是: 愛+呵護=安全感up


每個娃都有獨特性


不同的貓咪,有不同的秉性,有的貓咪天生憨厚,怎麼擼都行;有的貓咪呲牙咧嘴,碰一下就氣急~


對付不同的小貓咪都需要根據個性研究相處模式,孩子更不用提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生氣質,整齊劃一的干貨方法論并不能完全適用每一個孩子, 針對不同性格的娃,還是需要區別對待的。


《兒童性格心理學》里將孩子分為了4種性格類型,下面我們一起來對照看看你家娃應該需要哪種治娃引導~

表現型

性格開朗熱情,熱衷于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

治娃建議: 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優點,做錯事情也要獎懲分明。


思考型

性格內斂謹慎,小心思較多,敏感細膩。

治娃建議: 降低聲調與娃說話,及時給予回應。


指導型

哪里有權威,哪里就有反抗。

治娃建議: 不想娃和你對著干,就少壓制多給空間,在安全范圍內,就讓他們造吧~


親切型

天生性格內向,做事慢吞吞,實則有自己的節奏。

治娃建議: 催促不是上策,越催孩子越慢越慌張,放寬時間,多鼓勵才ok。


其實呀,養娃和養貓一樣,說到底就是一個彼此尊重。


畢竟孩子和貓咪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怎能事事如你心意, 凡事看開,培養感情,搞好關系,才是建立一切教育的基礎~


養娃/養貓任重而道遠,大家加油吧!~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