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我國人口問題的時候,人們心中總會出現一個「很多」的印象。確實,要不是人口太多,之前也不會實施計劃生育,畢竟在以前,要是不實施計劃生育,恐怕每個家庭里面都會有四五個孩子吧。
人口過量,其實并不是一件好事,太多人會拉低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的動蕩幾率等等。
所以,我國實施了「只生一個好」的計劃生育政策。但是,隨著政策實施,人們逐漸失去了多生孩子的欲望。
這本是計劃生育成功的表現,但卻產生了新的問題。
今年新出生人口可能不足800萬
由于計劃生育的實施,導致我國人口老齡化事態比較嚴重,并且出生人口長期處于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
比如從 2001年開始,一直到 2015年期間,每年的新生兒出生數量都在 1500萬~1600多萬之間,這樣的出生數量,有些不太理想。
于是,國家就于2016年實施了二胎政策,而政策的實施雖說有效果,但效果并不大,在 2016年,新生兒出生數量確實增加到了 1786萬人。
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年就降低了幾十萬,第三年繼續降低、第四年仍舊降低……
直至現在,每年我國的人口出生數量都在降低, 去年的時候已經降低了不足1000萬,甚至三孩政策的開放也沒有引起多大的波動。
根據往年數據,加上目前的社會形勢分析,有關人士表示,今年的新出生人口很可能會不足800萬。
新出生人口降低到800萬,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是史無前例的,甚至在建國之前的幾年,都沒有這麼低的人口出生數量。也就是說,現在的人口出生數量,甚至已經不如以前的戰亂動蕩年代了。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人口出生數量的不斷下降呢?
國家想要通過開放二孩,三孩的生育政策來提升人口出生數量,但卻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在開放相關政策之后,人口出生數量在短暫的提升之后竟然大幅度的下降,這其實是多種因素導致的。
1、男女比例的不協調
根據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來看,我國的男女比例存在一定的不協調情況,其中男性要比女性多三千多萬,也就是說,將會有這麼多的人是「找不到老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一定的生育可能性。
另外,男女比例的不協調,也會產生一些不應該出現的社會現象。比如說增加結婚難度,導致女方的要求提高等等,從而進一步增加結婚的難度,這也是導致生育率降低的現實原因之一。
2、生育成本過高
這是影響人們生孩子的主要原因,當人們問及年輕父母為什麼不生的時候,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回答「沒錢」。
現在這個年代,養一個孩子簡直太耗費經濟成本了。從備孕開始,就需要進行經濟投入了,包括胎教、孕期保健等,而出生之后,又要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
要知道,現在人的育兒理念是比較精致的,都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所以很多家庭都會盡可能的給孩子 最好的成長環境,最好的學習資源,力求孩子能夠擁有美好的童年,獲得一身本領,在日后變得出類拔萃。
而這些,都是需要錢的。
但同時,由于近幾年的疫情問題,多行業的資本介入問題,導致物價上升、消費觀念改變等等,人們賺錢變得更難,而花錢變得更容易了。
所以,生育成本就變得越來越高,人們也就越來越不敢生了。
3、文化氛圍的改變
在傳統文化中,生兒育女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在現在思想,也可以說是國際化之后受到西方影響之后的文化環境中,很多人開始過度的追求自由,追求個性,從而淡化了傳統生育思想、傳統家庭理念等,生育念頭也就打打折扣,甚至有些人根本不愿意生育,比如不婚族、丁克族等。
集合種種因素,年輕的父母真的是沒辦法毫無顧慮的去生孩子,畢竟生而不養,是對孩子最大的惡意,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出生之后就一直吃苦。
怎麼才能夠提高新出生人口數量?
如果破不了新出生人口只有800萬的這個局面,那麼日后將可能會產生更嚴重的社會性問題。而我們應該如何調起民眾的生育意愿呢?
①穩定社會經濟,加大生育補貼力度。當社會經濟保持穩定(比如物價穩定、房價穩定等),并且人們能夠得到政府給予的,足夠育兒的補貼時,將會解決大部分人的經濟擔憂問題。
②強化民族文化 ,讓大家能夠建立民族自豪感,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較大的自信,從而避免「崇洋媚外」的情況出現,這就會減外來文化的影響深度。
其實就外來文化中的那種「個性」、「自由」的思想,很多人認為就是「自私」的表現,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
③降低男女比例失調情況,促進男女平衡。要想落實這一點,就需要加強男女平等思想的宣傳,打擊一些不法的預測男女行為。
結語
人口問題,涉及到國家的興盛,涉及到國家的長遠發展,也涉及到社會的安定與民眾的幸福,我們需要嚴肅對待。
那麼,今年新出生人口的數量可能會不足800萬,你覺得這樣的人口出生數量能接受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