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周末,我帶著妞妞去鄰居碩碩家玩。碩碩有一個姐姐思思,和大寶是同年級的同學。碩碩媽媽平時對兩個孩子屬于放養式的管理,她的理念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因此碩碩媽媽不像很多家長那般焦慮,總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催促寫作業,讓孩子看書學習。相反她利用業余時間考了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師等證書,還在職讀了個兒童教育學的研究生。
我喜歡聽碩碩媽媽做一些教育管理孩子的分享,有什麼疑問經常向她請教、和她探討。
妞妞和碩碩在客廳里玩,我和碩碩媽媽聊天。我隱約聽到里屋傳來思思的背書聲,仔細一聽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作為五年級孩子的課外延伸背誦詩目,這首詩里面的生僻字很多,背誦起來還是很有一定的難度。
大寶頭一天晚上就拿著這首詩找我,讓我教他拆解背誦。我輔導了大寶半天,他背著前面、忘著后面,自己越背越生氣,後來干脆把紙扔到一邊,不背誦了。
看著思思背誦的這麼流利,我忙向碩碩媽媽請教,孩子有什麼背誦古詩詞、文言文的竅門。
我們知道,從2016年開始,中小學語文學習迎來了新的挑戰, 小學語文古詩文就有129篇之多。
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可以說, 古詩詞的學習比重在逐漸提高,對相應的考核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在大語文時代,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麼才能更好的學習和背誦掌握呢?
思思在年級中一直有「行走的小詩詞庫」的美譽,請教碩碩媽媽時候,她分享了三個方法:
第一步,從小有意識引導孩子進行古詩詞的背誦。
碩碩媽媽說,在思思小時候她就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進行古詩詞的背誦。
她說,你別看孩子小,以為他們不會理解詩詞的意思。「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孩子讀得多了,形成一定的語感,很多意思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步,利用畫面記憶法進行右腦形象關聯記憶。
碩碩媽媽還給我傳授了一個背誦詩詞、古文的方法,對于這些「老祖宗」的文學經典,最重要的一個記憶方法就是——畫面記憶法。
就是腦子里一定要有畫面感,不能是機械的反復一遍遍讀,像「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看著仿佛下了不少功夫,實際上根本沒有入心入腦,做的都是無用功。
比如杜甫的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詞,四段,看似每段都很拗口,其實你讓孩子在大腦中想象這一個畫面「茅屋草做的屋頂飛了——高的掛在樹枝上、低的沉到水塘里——一群小孩欺負老者(杜甫)——杜甫追趕呼喊、口干舌燥——拄著拐杖嘆氣——家里的困境(屋漏雨不停、孩子不好好睡覺)——結尾升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其實,只要把這一個個畫面串聯起來,孩子再有有意識的多記憶幾遍,基本上就背會了。
碩碩媽媽說:」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主要是文字記憶,而右腦就是把文字轉化成了圖像。利用圖像、畫面記憶,開發右腦記憶功能,再「啃」這些「硬骨頭」就不會覺得費勁。「
第三步,「沉浸式」讀書學習,達到審美的境界,真正讀書養性。
中國古詩詞不僅是濃縮的語言藝術,其背后也藏著詩人的人生經歷、時代命運。
梳理、了解了其背后的人物關系、故事背景,孩子不僅能更好的理解記憶,而且對相關文學、歷史知識的擴展都大有益處。
例如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為什麼會作詩贈與汪倫呢?通過梳理李白的「朋友圈」,會發現李白交友非常廣泛,不僅有杜甫、孟浩然等摯友,而且還有汪倫等小迷弟,更是一生崇拜謝靈運,所有他留下很多詩作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等。
每一首詩詞,都有一個生動的歷史古詩。知道了這些歷史故事的鋪墊,孩子才能了解詩歌創作的歷史背景和情緒氛圍,了解詩人所思所想,記憶背誦起來就不在話下了。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被」詩詞喂養大「的孩子,在中國璀璨的詩詞長河中,也能擷取浪花一朵朵,豐富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