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寶寶啥時候能吃肉?這些吃肉誤區要避開,以免傷娃,影響發育
寶寶長到一定時候,就需要吃奶以外的食物了。在向大人食物過度期間,我們要給寶寶添加輔食。這個階段看似無足輕重,其實非常重要,關乎寶寶的各項發育和健康,家長要認真對待。
添加輔食的過程中,家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寶寶啥時候能吃肉?別做錯了。
肉是食物中的一大類,不僅口感好味道香,還富含營養,其中蛋白質、鐵、鈣的含量很高,經常食用為身體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發育,所以寶寶需要及時添加肉類。
說到添加的時間,最好是寶寶六個月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寶寶自帶的鐵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母乳中含鐵又非常少,所以六個月的時候,需要吃些含鐵的食物,肉是很好的補鐵來源。
如果沒有及時給寶寶吃肉的話,可能會因為鐵含量不足,讓寶寶出現缺鐵性貧血,甚至會影響到寶寶的大腦。
另外,添加肉類過早也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先給寶寶添加米糊,等寶寶適應了之后,再給寶寶添加肉泥。
關于給寶寶添加肉類,這些吃肉誤區要避開,以免傷娃,影響發育!快來看看吧。
一、牙長全了再添加肉
很多家長認為肉是不好嚼不好消化的食物,如果過早添加的話,寶寶沒有牙齒沒法吃,于是要等到寶寶牙長全了再添加。
這樣做看似很好,實則不然。剛提到了,寶寶長到六個月的時候,體內的鐵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不及時補鐵的話,容易出現貧血。只靠吃米粉或者吃蔬菜補鐵是遠遠不夠的,它們所含的鐵非常少。
所以建議家長要及時給寶寶添加肉,一開始可以把肉做成泥狀,方便寶寶吃。如果等到牙長全了再吃,就有些太晚了。
二、寶寶不到一歲就直接吃大塊的肉
有些家長看寶寶吃得好,有時就會直接給寶寶一個排骨或者雞腿啃,這種做法不太好。面對一歲內的寶寶,還不能這樣吃,容易出現消化不良。
因為一歲內的寶寶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還不是很好,如果吃了大塊的肉,很難嚼爛,吃進去了也不好消化。
所以肉要根據寶寶的月齡去變化著做,不要亂來。按照泥糊狀(肉泥)——半固體(肉沫)——固體(肉粒)——大塊,逐漸變化著來。
三、烹飪肉的時候加很多調味料
有些家長認為肉有腥味,如果不加調味料的話會很難吃,于是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就會用各種調味料處理肉,做出好吃的味道。
這麼做是不對的,尤其是面對不到一歲的寶寶,不管是鹽還是別的調味料都不能吃,否則對身體不好,也會提早改變寶寶的口味。
怕肉腥,可以用姜或者檸檬,還可以搭配蔬菜中和味道。寶寶一歲后,可以加少許鹽,但還是越少越好。
四、經常給寶寶喝骨湯
有些家長認為喝骨湯可以補鈣,如果經常喝,寶寶長得更好,于是隔三差五煮一次骨湯,要麼讓寶寶直接喝,要麼用它泡飯吃。
這種做法很不好,因為骨湯中脂肪含量高,鈣含量很低,可以說微乎其微,如果孩子喝太多的話,容易消化不良,對身體不好,時間久了還會耽誤發育。
以上四種做法要避開,如果做錯了要及時改正,幫助寶寶長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