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想孩子數學好,1個技能得抓早,家長可不要錯過了

要想孩子數學好,1個技能得抓早,家長可不要錯過了
2023/02/14
2023/02/14

大家好,我是紅紅~

聽說家住省城的表弟回來了,紅紅第一時間帶上5歲的兒子就奔向了舅舅家。

沒辦法,表弟實在太優秀了,要知道,當年大學聯考,表弟以630+的高分進了知名的985重點大學,數學更是高達135。


這麼高的分數,紅紅這個數學大學聯考79的學渣實在是望塵莫及。

聽舅媽說,表弟的數學可是從小就培養的,都說,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紅紅與其在家瞎琢磨,空想怎麼培養一個數學高材生,不如直接去問過來人。


沒想到,和紅紅有同樣想法的人可不少,一眼看去,表哥表姐就聚了5-6個,還有幾個懵懂的小家伙。看樣子,大家都是向表弟取經來了。

得知大家的來意,表弟也沒藏著掖著,直接就把他的經驗給說了出來。


要想孩子數學好,1個技能得抓早

表弟說:決定孩子數學好不好,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個技能,就是 數感,數感好的孩子,數學都不會太差;但是,數感不好的孩子,數學一定好不了。

什麼是數感?

數感這個概念,是由托拜厄斯.丹齊克(Tobias Danzig,1967)于1954年引入的一個術語。

最早是指在個體沒注意到的情況下,在一小堆物體中增加或者移除一個物體后,個體能夠意識到這堆物體發生了變化的能力。


數學家基斯.德夫林(Keith Devlin,2000)在這個基礎上,提煉了數感的定義,認為數感由兩個重要的部分組成:同時比較兩組物體多少的能力和及時記住連續呈現的物體數量的能力。

表弟說,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孩子能說會寫,將來數學就一定好。其實不然,我們看到的能流利數數的孩子很可能就是沒有數感,或者數感弱的孩子。


說到這里,表弟做了個簡單的實驗:他給了表姐家5歲的兒子淼淼一把糖,要求這個已經能輕松地數到100的小家伙數一數手里的糖有幾顆。

然后大家發現, 無論淼淼扒拉幾顆糖,他嘴里數的都是1.2.3,有時候打斷他一下,他又重頭開始數1.2.3。

等到小家伙數完了,表弟問他答案是幾,只見小家伙一會兒說3,一會兒說5,有一次還說是1。


看著眾人不解的表情,表弟說,淼淼這個情況,就是缺少數感的表現。

缺少數感的孩子,即使是眼前的東西也很難和準確的數量對應起來,而至于其他需要通過想象的更多東西,那就更難對應了。

而數學本身,就是需要 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齊頭并進的學科。


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數感呢?

表弟說,培養數感,最好是 從小開始,像他小時候,還沒上學,舅媽就開始培養他的數感了。

說到這里,一直在一邊默默聽著的舅媽表示贊同。她還說,那時候可是走了不少冤枉路,也花了很多冤枉錢。

在這里,表弟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也提出了不同的培養數感的方法。


0-2歲的孩子

這類孩子正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 感知運動階段,還處于嬰兒期,是語言和表象的產生階段。

這個階段的數感培養,只需要把事物發展的過程用客觀的語言描述出來就可以了,比如 顏色、形狀等,如果孩子喜歡,也可以讓他試著去 撿扔玩具、感受肢體的能力。


2-6歲的學齡前兒童

這類孩子,正處于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外界過渡的 前運算階段,他們可以憑借象征性格式而在頭腦里進行表象性思維。

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大腦飛速發展,手部精細動作日趨完善的階段。最合適的培養數感的方法就是玩 數學類的貼畫

孩子在玩貼畫的過程中,即能培養數感,又能提升專注力,還能訓練各種數學思維能力,實在是太超值了。

連舅媽都說,表弟小時候,她還得挖空心思給他設計題型,沒想到,時代好了,這類題都有現成的了,再也不用自己專研了。

如果是 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孩子,還可以考慮幼小銜接教材。

這類資料一般都是專門為即將進入一年級孩子編撰的練習冊,全書根據教育部《3-6歲兒童發展指南》及《小學課程標準》進行編寫,與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所使用的的課本的內容緊密銜接,可以幫助孩子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

幼小銜接數學,要選擇那些難易適中,題量合理,適合幼升小孩子做熱身練習使用,能提早調動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進入小學后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小學生活。

數學,不只是學習階段的絕對主科,還是孩子以后就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項必備素養和技能。


我們能陪孩子走一陣子,而能陪孩子走一輩子的還是孩子本身習得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方法,家有適齡孩子的,趕緊給孩子準備起來吧。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