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玩小孩子的天性,年幼的孩子活潑好動、調皮搗蛋,喜歡追逐打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的童年是在玩耍中度過的嗎?想必很多人的點頭,那當然啦!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幾乎都是"散養"政策,只要不打擾父母做事,完成了作業,就不會干涉我們的玩耍。那個時候我們通常都會叫上小夥伴到處奔跑玩耍。
當然,雖然父母沒有對我們過多的管教,我們也知道按時歸家,按時完成作業。偶爾犯了錯誤,被父母批評幾句後也會低頭認錯。
但是很多寶爸爸媽都訴苦,說現在的孩子太貪玩了,只要拿到手機或是遊戲機,又或是和小夥伴玩耍,孩子將學習和作業完全泡到了九霄雲外。
有時孩子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總之就是不寫作業。每次吃完晚飯,孩子才會悶悶不樂地做作業,匆匆幾筆敷衍了事,父母檢查之後錯漏百出。
孩子貪玩,學習不專心,無論父母如何批評打罵,孩子依舊我行我素,"玩世不恭"。一副"你氣任你氣,我打我遊戲"的樣子,讓父母束手無措。
什麼是"普雷馬克原理"呢?
普雷馬克原理是用來幫助教育兒童選擇最有效強化物的一種方法, 官方的書面解釋為:用高頻行為作為低頻行為的有效強化物。
簡單來說用孩子喜歡的行為作為獎勵,來讓孩子來完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比如喜歡玩遊戲,但是他孩子沒有完成自己的作業,這個時候可以說:"我允許你玩遊戲,但是必須先認真完成作業。"
孩子喜歡玩遊戲,不喜歡寫作業。但是孩子知道自己寫完了作業,就能玩到遊戲。一番權衡之下,孩子為了玩遊戲就會選擇先去寫作業。
普雷馬克讓一群孩子從兩種活動中選擇一種: 一種是吃糖果,另一種是玩彈球遊戲機。一些孩子選擇了前者,一些選擇了後者。
有趣的是,對于更喜歡吃糖果的孩子,如果將吃糖果作為強化物,便會增加他們玩彈球遊戲機的機率。
而對于更喜歡玩彈球遊戲機的孩子,如果將彈球遊戲機做為強化物,則可以增加他們吃糖果的數量。
1.了解孩子的喜好,獎罰分明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更改高頻行為作為孩子的獎勵,從而減少減低高頻行為對孩子吸引力的行為。也就是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一直用同一種東西作為孩子的獎勵,孩子會逐漸對獎勵喪失興趣。
有些家長會問,可不可以用錢來作為孩子的獎勵呢?
其實最好不要用金錢,經常用金錢對孩子進行獎勵的話,孩子對于金錢的期望值就會逐漸地增高,他們會把學習當做交易,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學習。
2. 保證質量,強化顯效
在用高頻行為促進低頻行為的時候,我們要保證小孩子在這段時間做的事情的一種高質量,避免小孩子敷衍了事。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既然這件事情是有獎勵的,那你就必須做到最好。而且我們可以在低頻行為做到高質量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慶祝他的成果,增強孩子的成就感,長時間如此,孩子的低頻行為也有可能轉變為高頻行為。
雖然普雷馬克原理能夠在短時間裡增強孩子對于低頻行為的興趣,但是我們要讓他們長期堅持低頻行為的話,就要讓孩子知道低頻行為背後所包含的意義。
逐步的把低頻行為強化為高頻行為,這樣小孩子在做低頻行為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動力而不需要外在的鼓勵,孩子也就逐漸對學習充滿了自主積極性。
3. 積分獎勵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玩遊戲,因為有各種積分和獎勵,讓孩子有期盼,有動力。對于年幼的孩子,積分獎勵是很有效的方法。家長可以做一些卡片,孩子表現地好,比他按時完成作業、按時睡覺、考試取得了好成績等等,都會獲得一張卡片。
孩子集齊一定數量的卡片之後,可以獎勵孩子一件新衣服、新玩具,或是帶孩子去玩耍。這樣類似遊戲積分的方法,會讓孩子的學習充滿動力。
很多時候,用堵的方法教育孩子,只會適得其反。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才能從根本處解決問題。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採取適當有效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只要你採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