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旅行風光
育兒分享
熱點新聞
娛樂明星
綜合推薦
装修
奇聞趣事
趣味測試
心靈語錄
生活小妙招
軍事
设计
動漫影音
酷車
明星
獅城資訊
毛孩
情感百態
科技遊戲
養魚
全部
    
4歲女孩被蜱蟲咬傷,媽媽「兩個果斷」救了娃,醫生夸贊:做得對
2023/04/21


隨著氣溫的升高,各種蚊蟲也開始出沒,大家聽說過蜱蟲嗎?


刷短視訊時,看到一個2歲的小男孩就被蜱蟲咬傷了,父母起初以為就是被普通蚊蟲叮咬了,并未引起重視。


直到4天后,孩子的后頸部長出了小肉球,被孩子舅舅發現,家人才急忙將其送往醫院。

醫生檢查發現,經過4天的吸血,原本綠豆大小的蜱蟲已經漲大了幾十倍,想要完整的取出蜱蟲非常困難。因此,建議手術切除。

醫生經過手術,將蜱蟲所在部位的一小塊肉給切了下來。被取出的蜱蟲,依舊處于存活狀態。


看完這個視訊,文文爸真的是整個人都不好了。這還沒到盛夏, 據人民日報報道,安徽某醫院就出現了多例因蜱蟲叮咬而死亡的病例,真是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蜱蟲的臭名遠播。

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蜱蟲,知道被蜱蟲叮咬后,如何正確處理?文文爸決定寫下這篇文章,建議寶爸寶媽們都認真看看,以免家人被叮咬后,完全不知所措。


01、蜱蟲到底長什麼樣?


據所查資料發現,蜱蟲常在炎熱的夏季出沒,尤其以 5-10月活動最為頻繁。常活動在草叢、灌木叢等植物生長茂盛的地方。


蜱蟲的體型很小,如綠豆般大小,但吸血之后, 體型會明顯漲大幾十倍。生命力也很頑強,像上方短視訊中的小男孩,通過手術取出蜱蟲后,依舊是活著的。

所以,寶爸寶媽們在帶娃去公園、戶外游玩時,就要特別注意蜱蟲,相對于成年人,孩子更易成為蜱蟲叮咬的對象。


武漢就有位心大的媽媽,帶孩子去公園草坪上玩耍后, 孩子眼睛被蜱蟲咬傷了,還出現的血痂。


直到孩子發燒后,媽媽才帶去醫院,發現蜱蟲已經深扎在孩子的眼瞼部位吸血多天,身體變得圓鼓鼓的。好在醫生通過處理后,并無大礙。

蜱蟲叮咬人體皮膚后,最大的危害是會將毒素注入皮膚內,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傷害。據相關資料顯示,別看蜱蟲身型小,但毒性威力不可小覷。 一只蜱蟲攜帶著83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和32種原蟲性疾病。

所以,對于蜱蟲,寶爸寶媽們真的是不可不防, 學會正確處理方法非常有必要


02、4歲女孩被蜱蟲咬傷,媽媽的果斷處理救了娃


同事雪梅家4歲的女兒,就被蜱蟲咬傷過,幸虧她知道正確處理方法,才沒讓孩子受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據雪梅回憶,有次去草坪野餐,快要回家時,女兒嚷嚷著后頸部癢,并用手去撓。雪梅過去發現,有個黑色米粒大小的東西,正趴在女兒后頸部。

自從女兒出生后,雪梅就非常關注一些應急科普知識。知道 夏季是蜱蟲活躍的季節,仔細觀察女兒頸部的黑色蟲之后,發現跟蜱蟲非常相似。


就忙沖老公喊道: 女兒被蜱蟲咬傷了!驚慌失措的老公,伸手就想一巴掌拍死蜱蟲,雪梅果斷的制止:蜱蟲不能拍,也不能拔,否則毒素會注入女兒的皮膚。


既不能拍,也不能拔,那怎麼辦呢?


雪梅想起之前看過一本應急科普書,書中講到被蜱蟲叮咬后,要先用酒精再拔出。于是,雪梅立即拿出備用酒精,往蜱蟲的頭部位置滴了幾滴。沒過一會兒,蜱蟲的頭好像慢慢出來了一點點。


待蜱蟲的頭完全出來后,雪梅立即用眉夾夾住蜱蟲的頭,用力向上一拔。看著蜱蟲完整的被拔出后,雪梅懸著的心才放松下來。


為了安全起見,雪梅立即帶女兒去了附近的醫院。醫生聽聞雪梅的應急處理過程后,連聲夸贊她做得對,尤其是「兩個果斷」處理的非常到位:


①發現蜱蟲后,果斷制止老公拍、拔;


②使用酒精后,雖然拔出了蜱蟲,還是果斷帶孩子來了醫院。


03、發現蜱蟲叮咬后,千萬別硬拽


發現蜱蟲叮咬皮膚后,千萬別用巴掌拍死或硬拽。究其原因,蜱蟲的嘴巴中有倒刺,一旦刺入皮膚后,是很難被硬拽、生拉出來,反而會刺激蜱蟲往皮膚里鉆。


那麼,如何正確處理呢?


文文爸結合雪梅及醫生的建議,整理了以下幾點:


①先用酒精、甘油或石蠟,涂抹在蜱蟲的身體上,目的是讓蜱蟲「松口」;②用小鑷子或鉗子夾住蜱蟲身體與頭部相連接的地方,垂直往上拔出,切忌用手硬拽;③拔出蜱蟲后,可用碘伏、酒精局部消毒;④迅速前往附近醫院,讓醫生來檢查處理。

聽雪梅講述女兒遭遇蜱蟲叮咬的經歷后, 文文爸意識到了學習應急科普處理的重要性。畢竟意外、危險無處不在,我們不能把教訓當故事, 唯有防范于未然,多學習一些應急科普知識,才能有效避免傷痛

在雪梅的推薦下,文文爸入手了這套應急科普知識書,共有兩本: 《兒童避險手冊》跟《兒童自救手冊》


兩冊書共包含了200多個常見的、家里家外易發生的意外場景,包括 燙傷、流鼻血、溺水、中暑、吃東西卡喉......通過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插圖,將危險與應對方法,簡明扼要地呈現在你面前。

在《兒童避險手冊》這本書中,你可以清楚明了的學習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意外預防方法與急救措施。比如 被魚刺卡喉后怎麼辦?流鼻血時該仰頭嗎?燙傷后,該先沖水還是先脫衣服......作者在書中都講述的非常詳細。

就比如 燙傷,高發于5-10歲兒童。燙傷后是該先沖水還是先脫衣服?做錯一步,傷情會更嚴重。而燙傷黃金救治時間只有2分鐘,若平日沒有相關知識儲備,2分鐘內,你能做出正確應對嗎?

在《兒童自救手冊》中,你可從中學到: 中暑了怎麼辦?眼睛進蟲子了怎麼辦?遭遇電梯故障怎麼辦?如何解救觸電患者......

這兩本書將生活中常見的突發事件、緊急事件、危險事件進行分類和總結,為大家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急救措施。

在每個意外場景故事中, 作者都貼心地整理出了「溫馨提醒」,讓大家掌握重點不迷茫。

在「自救小錦囊」中,大家還可以根據問題自我檢測、學以致用,確保急救知識的掌握。

育兒千萬條,安全是第一條!寶爸寶媽不可能24小時守護在孩子身邊,唯有多學習一些避險與自救知識,才能應對這200多個生活意外。

建議寶爸寶媽們都入手這套應急知識科普書, 給家人的安全多一份保障!別等孩子燙傷、觸電、吃東西卡喉后,才后悔沒早點學!


職場定律:判斷一個人工作能力強不強,有6個特徵,根本藏不住
2023/06/02
老闆對你再好,有「3條底線」打死也不能碰:悶聲做事,才受重用
2023/06/02
飯局上,越是窮人,越會有這5種表現,藏也藏不住,希望你沒中
2023/06/02
普通人做事高手做局。(建議收藏)
2023/06/02
一個成年人最好的金錢觀!
2023/06/02
想存錢,7個財務建議給你
2023/06/02
職場中遇到4種員工,開再高的工資也要留住,原因很現實!(領導別錯過)
2023/06/02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到底強不強?4個特徵隱藏不住!
2023/06/02
職場法則:工作努力得不到領導喜歡,看懂5個潛規則,別懲罰自己
2023/06/02
人到中年,要越活越現實:存錢,運動,不合群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