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旅行風光
育兒分享
熱點新聞
娛樂明星
綜合推薦
装修
奇聞趣事
創業職場
心靈語錄
趣味測試
生活小妙招
軍事
设计
動漫影音
酷車
獅城資訊
明星
科技遊戲
養魚
毛孩
情感百態
全部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總是慣出來的
2023/04/07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管的太多怕孩子嫌棄,管的太少又怕孩子學壞。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期《圓桌派》中曾經提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存在一些弊端,而最大的一點就是:


「有些家長他在該管教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孩子的前途,不僅拼的是自己,更是要拼父母的育兒智慧。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都離不開父母的奮力托舉。


優秀的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總是慣出來的。


家長記住這3點,就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管好時間,讓孩子形成自律


后台有一個媽媽問我: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做作業一定要盯著才會做,看電視如果不提醒他能看一整天,吃飯、睡覺都要人跟著催。


道理說了千百遍,可孩子不但沒有一點改進,反而越來越不聽話了,該怎麼辦?


在家長圈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10個孩子9個磨蹭,還有一個根本就沒有聽你說什麼。


不可否認,隨著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總感覺時間不夠用,而孩子呢倒是不急不慢,磨磨蹭蹭。


想要孩子告別磨蹭,就得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兩點建議,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形成自律。


第一,和孩子建立一個「可視化」時間表。


教孩子認識時間,家長就要想辦法把抽象的「時間」具體化、事件化。


如果孩子能夠「看到」時間,將時間可視化,可以被孩子觀察到,那麼孩子對于時間概念的理解,就相對容易一些。


比如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吃飯,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玩耍......


可以自己DIY時鐘,或通過時間三段卡等,將孩子要做的事情和時間建立起聯系;


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事件化」和「長度化」,他才能更好的理解時間概念。



第二,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產生的后果。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


當孩子磨蹭的時候,適當讓他體會一下因為磨蹭,而失去了做某件事情的機會,他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提高做事情的速度了。


朋友家有一個7歲的女兒,剛開始上小學的時候干什麼事情都是磨磨蹭蹭,一副漫不經心、與我無關的樣子。


你催她,小朋友不急不慢地吐出一句:


「我們小孩子,做事就是慢吞吞的,你越催,我們就越慢。」


後來朋友跟孩子說「從明天開始,媽媽就不催你了,媽媽只會提醒你,你需要自己安排時間。」


第二天,小朋友依然懶懶地起床,慢悠悠地刷牙吃早飯。


朋友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愣是忍住沒出聲。


不出所料,孩子上課遲到了,還挨了老師的批評。


小朋友滿臉委屈,怪媽媽沒有催她快一點。


朋友把昨天的話又跟孩子說了一遍,這次小朋友似乎聽懂了。


從那往后,再也沒催促孩子。



磨蹭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不斷催促的家長,不妨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


心理學上有一個「超限效應」:


指當一個人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后,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最終效果只會事與愿違。


美國著名幽默作家 馬克·吐溫有一次去聽一個牧師演講,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


10分鐘后,牧師還沒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


最后牧師終于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于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這個故事很好的詮釋了「 超限效應」,教育孩子也是這樣。


過度焦慮、太多催促,只會擾亂孩子成長的節奏。


智慧的父母,都擁有敢「慢」下來的勇氣。


管好習慣,讓孩子養成自覺


從來沒有天生就自覺的孩子,每一個自覺孩子的背后,都是父母長期督促管教的結果。


孩子年齡越小,可塑性就越強,只有在小的時候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孩子長大后才能有出息。


家長千萬不要拿「樹大自然直」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孩子小時候不管,長大后就更難管了。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然而,習慣養成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需要學習,父母也需要學習。


家長要有耐心,更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去摸索,去調整。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趁早,以下這3種習慣越早讓孩子養成越好!


第一,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瑪利亞·蒙台梭利博士認為: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


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


孩子3歲之后,是養成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


家長們該放手時就放手,有些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


生活中常見的生活行為,如穿脫衣服、自己洗漱、獨立進餐等,都可以讓孩子獨立進行。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培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請幫助我獨立完成」,這是每個孩子天性的內在要求。


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教育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孩子才會成長。



第二,每天大量閱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讓一顆心沉浸在文字寧靜的世界里,給心靈以蘊藉和滋潤。


一個人想學有所成,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讓讀書學習成為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將使他受益終身。


《人民日報》曾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勵孩子根據興趣進行大量閱讀。


猶太人的家族里,他們愛書如命。


在每個猶太人家里,當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在《圣經》上滴幾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經》上的蜂蜜。


這種儀式的意思不言而喻: 書本是甜的


讓孩子從小就懂得讀書是一件甜蜜而快樂的事情,以此喚起孩子對書,對文字的興趣。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 讓孩子愛上讀書,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功力!



第三,犯錯后及時糾正,完善自我。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


在不傷害別人和自己的前提下,父母要允許孩子有試錯的機會。


如何對待孩子犯錯?洪蘭教授告訴大家正確的答案: 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學習


當你犯錯時,重要的不是這個錯誤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錯。重要的是,要將錯誤轉換成一個經驗。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不曾犯過錯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讓孩子知道,沒有人能永遠不犯錯,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到修正錯誤的方法,完善自我。



管好情緒,讓孩子提高情商


情緒管理,是每個人都躲不過的課題。


無論我們產生了何種情緒,正面的或負面的,都得去正視、關注和接納。


情緒是會傳染的,溫和的父母養育溫和的孩子,易怒的父母養育暴怒的孩子。


教孩子學會認識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不僅能和諧家庭關系,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商。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第一,認可自己的情緒。


孩子和我們成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情緒。


情緒,其實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平時照鏡子的時候,會看到我們的五官,我們可以看到微笑,也會看到難過的表情。


情緒,自然而然地存在,它不是洪水猛獸,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控制它。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成人首先要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譴責孩子的行為。


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他的情緒被認同,孩子便容易安靜下來。



第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怎麼引導孩子的情緒,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任何道理都是聽不進去的。


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靜靜地陪著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有時間去哭。


并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你想哭就哭吧,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


當孩子情緒平靜之后,你可以提醒他「寶貝,說說你的感受吧」。


家長們也可以做一些示范,讓孩子知道一些情緒語言:


「我很生氣」、「我有點不高興」、「我要發脾氣了!」……



第三,劃定界限,讓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


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也許會哭鬧摔東西甚至打人。


父母可以做的,是理解孩子的情緒,同時清楚的告訴孩子,什麼行為是不可以的。


讓孩子在事情中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給孩子劃定界限,主要看孩子年齡段。


0-3歲的孩子,對情緒的認識、表達,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


他們大喊大叫、摔東西、發脾氣,都是在用直接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4-6歲的孩子,情緒進入穩定發展時期,對自己情緒的控制由被動變為主動。


這時候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故事等方式,和孩子一起認識不同的情緒;


比如生氣、悲傷、開心,并給孩子示范如何正確地把情緒表達出來。



聰明的家長,懂得抓住孩子成長的時機,讓他在成長中學會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教育孩子是門大學問,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嚴管」是愛,「放縱」就是害。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問題的折射。孩子的問題只是果,因在父母身上。


愿世上所有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記住這三點,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每日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成長交流平台,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下屬不聽安排,任務沒人做,精明的領導都「用4招」,厚黑又管用
2023/06/08
找上司簽字,上司說「好久沒有見到你了」,高情商的人回復都很聰明
2023/06/08
認真做事的員工,為什麼最先離職,【3】個原因一目了然
2023/06/08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當你不想上班了,就看看這個刷屏的「最苦招聘廣告」
2023/06/08
老闆賞識你的3個信號,抓不住機會,以后升職加薪就難了
2023/06/08
職場不缺傻白甜,但是大多是扮豬吃老虎:人到中年,10個潛規則咽進肚裡,看人看心,只做不說
2023/06/08
【悄悄的變好,驚豔所有人】: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蘑菇定律
2023/06/08
【愿你清醒時多賺錢,迷茫時多讀書】:讀那麼多書干嘛?這十句話就是最好的詮釋!
2023/06/08
職場上,不想受氣,就要氣場強大,以下【3】招見效!
2023/06/08
整天喊著辭職的人沒有走,不聲不響的人卻先走了,是因為他們懂得這4點
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