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好吃,咔滋~咔滋的脆感食物幾乎沒有人能拒絕得了~
就像孩子,不需要大人的告知,他們也能 本能般地瘋狂愛上 「薯條、薯片、炸雞」等脆感十足的食物。
脆脆的食物還有一種神奇魔力,讓人一炫就停不下來, 讓人類幼崽和有自制力的大人都欲罷不能的脆感食物,為什麼能讓人那麼著迷呢?
「愛上脆感」的趣味溯源
對于這一類型食物的口感偏好,已經有了數百萬年的演化進程。
一個有意思的真相,我們人類還處在靈長類祖先就已經get到了「脆」的美妙。
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自然環境下生存的演變過程中,植物果實成了他們的正餐主食,但吃完飯后還是嘴饞肚子餓怎麼辦?
光靠果實果腹好像也太單調了,聰明的靈長類祖先找到了好的替代辦法,將植物根莖葉和小昆蟲變成自己的小零嘴, 這可能是最早出現的「咔滋脆」食物哦~
味道好不好先不說,但由于這些「小零嘴」爽脆的口感,逐漸讓祖先們愛上這種奇妙滋味,成為補充需求的 「后備食物」 。
對「脆」著迷,科學這樣說
揭開「脆」早在遠古與我們結下的淵源,如今,深得孩子和我們喜愛的脆感食物又有什麼樣的科學解釋呢?
一樣平平無奇的食材,只要經過烹飪處理,華麗變身成酥脆的口感,就能成功俘獲味蕾的芳心。
隨著人類生存演變,火的出現就像一劑助燃劑,在火與油的加持下,食物與之碰撞,經過煎、炸、烤等烹飪方式, 碳水化合物與氨基酸相互作用,產生 「美拉德反應」, 焦香味道和酥脆口感,讓我們和孩子在吃的時候 產生極大的愉悅感。
這種愉悅感,來自于除味覺、嗅覺、觸覺外的 聽覺刺激。
焦脆的食物在咀嚼時,會不斷發出「咔滋~咔滋聲」,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強烈的感官刺激,為了尋求這種脆脆的聽覺體驗,刺激度越強,我們對酥脆食物的喜愛度越持久,越著迷。
其次,大腦在脆的信號來臨時, 會分泌大量多巴胺 ,讓孩子和我們越吃越快樂,通過一個「脆」字, 獲得難得的心靈治愈。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童年時期,孩子對脆感零食的有著超越主食地位的著迷 ,甚至這份快樂味蕾體驗讓成年后的孩子回憶起,都感到分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