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家長意識到:在大學聯考志愿填報中,專業遠比院校更加重要,這并非主觀臆斷,而是跟隨高校發展的趨勢分析所得。
當985、211這些名頭成為過去式, 高等教育中更受注重的,是「學科評估」,每四年一次的學科評估,才是院校實力的鐵證。
有院校靠著優勢學科出彩,就算是雙非本科,也能被家長稱為「小985院校」,而有些院校, 占著雙一流的名頭,卻連一個A類學科都保不住,在其他名校面前顏面掃地不說,在普通本科堆里,也抬不起頭來。
新一輪學科評估刷新985排名:浙大實力強勁,末九高校顏面掃地
期待已久的第五輪高校學科評估結果已經揭曉,但官方的說法是: 這次評估不直接公布名單,就和當初的雙一流名單一樣。
但官方不公布,院校卻捂不住,尤其是那些學科評估中,表現出彩的高校,恨不得敲鑼打鼓地宣傳慶祝。
這并不是他們不懂收斂, 而是大學聯考在即,每一個加分項,都能成為自己最終重要的「招生簡章」,如果能趁此機會,把生源提高一個檔次,四年后的下一輪學科評估,就有希望再上一個檔次了。
尤其是那些985大學,競爭更加激烈,各院校的優勢學科你追我趕,分數都不相上下,如何選擇,全在這些小狀元的一念之間。
此時拿出自己優勢學科的評估中,曬出自己進步的成績,再不濟,能留住原有的學科等級也很難得,最可惜的, 還是那些對學科評估結果閉口不談的院校,不用猜就知道,不是丟了A,就是血本無歸。
在39所985院校中,頂級院校毋庸置疑,還是清華和北大, 從A+學科數量來看,北大更勝一籌,有31個學科獲得了A+的評價。
位于985「頭九」的高校中,表現僅次于頂級清北的是浙大,浙大的實力強勁,未來發展不容小覷,頗有趕超清華的架勢,加權分數只比清華低了30分,卻甩開第四名復旦一大截。
浙大和復旦之間,出現了巨大的斷層,有學生認為是復旦偏文,因此在學科評估中,不如浙大占優勢,但優勢再大,也蓋不住實力,才是評選的主要參考因素。
優勢學科層出不窮,高中的同學們:敲定夢想,努力才會更有方向
「頭九」中的后列,雖照浙大差距較大,但也是你追我趕,毫不懈怠, 可見985高校的發展,頗具勢頭。
位于「中九」檔次的九所985院校中,打頭的毫無疑問是武漢大學,其加權分數和A類學科總數都與中國科技大不相上下,但A+學科數量差異,導致了排名的些許落后。
「中九」隊列中的其余幾所高校,差距比「頭九」之間更小,發展雖不如頭九迅猛, 但貴在穩扎穩打,穩中求進的高校,未來的發展也是一片光明。
位于「次九」的幾所高校,多是發展比如前列高校那麼均衡、多元的,雖然A+學科數量有限,但每一個都是精品。
不少專業的錄取分數,和其他院校的A類學科不相上下,雖位于「次九」隊列, 但教學資源和綜合實力,照許多勉強只有一個A類學科的211大學,還是高出許多。
而位于「末九」的幾所高校中,情況較好的是電子科技大、中國海洋大學、蘭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些院校都能有2個A+學科,值得肯定。
最丟顏面的,當屬湖南大學,居然連一個A+類學科都沒得到,難怪湖大對這次的學科評估結果總是避而不談,看來是不想面對自己錯失A+的現實。
學科排名看似只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數字,背后卻是無數同學們炙熱的夢想,想考上一所,哪怕是中等偏下檔次的985,也并不容易, 至少需要640+的分數,才有希望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寫在最后:
無論是學習資源,還是畢業后的就業資源, 985院校的平台都完全高于其他院校,為此不少學生會選擇妥協,放棄自己所喜愛的專業,托爾求其次地選擇985的服從調劑。
這也算是一種折中的辦法,雖然暫時不能學習自己喜歡的熱門專業,可至少先邁進了985院校的大門。
若同學們對某個專業有強烈的熱愛,不妨先努力學好調劑專業,鍛煉自己的能力, 還有機會以優異的成績,更換自己的專業,間接性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