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來說,結婚生子是大多數人最為傳統的選擇。
結婚對于女性的影響尚且不算大,可一旦生了孩子,很多女性就不得不為了照顧孩子而暫退職場,選擇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很偉大,可社會很現實,這種現實甚至讓很多人一聽到「全職」這兩個字時就會對一個母親流露出或失望或鄙夷的神色。
在處處彌漫著女性獨立精神的互聯網上,不少人都向全職媽媽甩出建議:哪怕出去月入三五千,哪怕用全部工資請阿姨帶娃,也不要一直呆在家里照看孩子,成為一名沒有上進心的家庭主婦。
這條件建議的出發點很好,也的確讓一些全職媽媽很受用,但「用工資貼補阿姨帶娃」就真的能提高一個人的價值感嗎?把孩子交給陌生的阿姨帶,讓自己迅速回歸職場,這種「等價交換」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真的值得嗎?
朋友李林的經歷或許會讓你看到另一種答案。
李林畢業于國內某師范類本科院校,畢業后,李林入職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成為該機構的一名招生老師。
3年后,李林結婚生子,孩子出生后,李林做了一年的全職媽媽,原本準備給孩子帶到幼兒園自己再出去上班,奈何看到身邊的同事很多都在事業上有了晉升,加上和朋友聊天時總有人有意無意地談著女性獨立的話題,李林便心一橫,每個月花5000元請了一個帶娃的阿姨來照看孩子。
巧合的是,李林的第二份工作每個月到手剛好5000,這也就意味著李林每個月的收入要全部貼補給帶娃的阿姨,于她而言,每個月的付出換來的就是「職場媽媽」的身份和白天不帶娃的松弛感。
甩掉「全職媽媽」的自卑感后,李林心理上的確要比之前舒服一些,可僅僅過去不到半年,她就發現了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是保姆,李林請的保姆是中介公司介紹的,阿姨人很好,對孩子也友善,但做了不到半年,她就稱家里有事做不了了,之后李林才知道原來阿姨是被中介給悄悄叫了回去,原因是有個出價更高的雇主要雇傭她帶娃。
李林后悔自己當初貪便宜找的中介不正規,情急之下又雇傭了一個老家的熟人,熟人帶娃自然更靠譜,可新來的阿姨連小學文化都沒有,帶孩子期間除了哄睡覺就是看手機,這讓李林很不滿意。
其次,孩子的變化也讓李林感到有些擔心,原先孩子和媽媽很親熱,但時間久了,孩子越來越依賴阿姨,不僅說話滿口方言,有一次還對著阿姨叫媽媽,這一幕讓李林心里很不是滋味。
想到自己每天在公司里從早忙到晚,結果不僅一個月的收入全忙給了阿姨,孩子的教育以及親子關系都有了明顯的下滑,與其如此,倒不如自己親自帶娃。
至此,李林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當初的選擇,雖然她在新公司新崗位上也有了一些收獲,但比起失去的東西,這樣的付出真的值得嗎?
李林的經歷也反映出了當下社會中很多全職媽媽的困境,由于網絡上處處都在宣揚女性的獨立精神,因此全職媽媽的社會地位普遍不高,甚至一些職場媽媽公然歧視全職媽媽,認為女性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就是缺乏價值感的體現。
身處這樣的環境,一些全職媽媽試圖做出改變,但如果家里沒有長輩的幫忙,那麼全職媽媽們必將會面臨和李林一樣的困境,他們大機率會遇到不穩定的保姆,會因為缺失陪伴孩子而讓親子關系變得疏遠,會醒悟原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無法獲得高價值的回報。
《大亨小傳》中有這樣一句話: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選擇做全職媽媽,很多女性是無奈之舉,由于種種原因,她們沒有可以仰仗的長輩,因此這條路只能獨自前行,所以作為旁觀者,請給全職媽媽們多一些理解和鼓勵,不要用「女性的獨立精神」去批判她們,更不要將「全職陪伴」解讀成一種價值缺失。
本期話題
寧用全部工資請人帶娃,也要出去上班賺錢,你覺得這種選擇值不值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