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回我媽家遇到了前來借錢的大姨,原來是表弟要結婚買房子,大姨夫妻倆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之后還差30萬,大姨便開始找親戚們借錢,在我的印象里,表弟已經工作好幾年了,我便問大姨為什麼表弟不出錢,大姨說:「他昨天還嫌棄我們老兩口不能出全款給他買房,這幾年也沒攢什麼錢,談戀愛都花了,這不結婚女方家里還要一輛車,我們都不知道咋買,哎」。
大姨走了之后我就給我媽抱怨了表弟幾句,我媽表示:「你大姨這是自食其果,你表弟成這樣都是有跡可循的,就是他們夫妻兩教育的問題」,我媽給我講了一些表弟小時候的事兒,大姨一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他們夫妻兩重男輕女,一直教育女兒要讓著弟弟,弟弟以后成家了要幫扶弟弟,家里的活兒都是兩個女兒做。
表弟小時候什麼活都不用干,大姨和大姨夫對表弟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十年前那會兒,表弟要電腦,他們就給表弟裝了電腦,表弟要買很貴的球鞋,大姨夫用了半個月工資給他買了一雙,他們的溺愛讓表弟覺得父母為他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當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時候,他還會抱怨父母沒有能力。
1.溺愛孩子的家庭
溺愛孩子的家庭很難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孩子會變得自私自利,沒有責任心,只顧著自己,對于父母也不會感恩,他們會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不需要任何回報,如果父母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他們還會嫌棄父母。
2.忽視孩子尊嚴的家庭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說過:「讓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千百種,可要替孩子重建自尊,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不重視尊嚴,可以在外面肆意教育孩子,讓孩子顏面掃地,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六歲的女孩在游樂場里尿褲子了,媽媽知道后很大聲音的吼她:「你怎麼又尿褲子了,都幾歲了還尿褲子,你丟不丟人」,周圍人紛紛看了過來,女孩那一刻臉爆紅,想挖個洞鉆進去。
父母的一些舉動會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尊嚴,對父母沒有好感,孩子就有可能會變得叛逆,不會對父母孝順。
3.不教會孩子學會愛別人的家庭
畢淑敏說:「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用教孩子愛和感激是什麼,其實是需要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我和爸爸都很愛你,所以你要學會愛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愛別人,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孝順。
4.經常兇孩子的家庭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所說:「小孩無法區分事實和玩笑,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一位同事大學畢業之后就再也沒有回到過自己的老家,因為父母小時候經常兇她,動不動就罵她笨,罵她蠢,覺得她不如別的孩子,有一次她考試沒考好,爸爸喝多了酒回家連她和媽媽一起罵,爸爸的辱罵讓同事感覺很自卑,她一直都覺得自己很笨,很蠢,不如其他人,做工作也是如此,沒有信心,父親的辱罵讓她對那個家庭沒有任何的好感,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從懂事的那一天起就在計劃著逃離那個家庭。
父母的辱罵會讓孩子對父母沒有好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無法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孩子對父母沒有好感,自然不會孝順父母,有的父母辱罵孩子,孩子會變得叛逆,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父母不要覺得「罵是愛」,因為愛孩子才罵孩子,父母的辱罵只會讓孩子心理變得自卑,他們也會記恨父母,覺得父母根本不愛自己。
父母要想孩子孝順就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環境,孩子愛父母自然就會孝順了,父母要給孩子最后多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溫暖,這樣孩子也會學父母對待系列方式對待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