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旅行風光
育兒分享
熱點新聞
娛樂明星
綜合推薦
装修
奇聞趣事
趣味測試
心靈語錄
生活小妙招
軍事
设计
動漫影音
酷車
獅城資訊
明星
科技遊戲
養魚
毛孩
情感百態
全部
    
55歲教師倒在書桌前,尚不足教師平均壽命,「遺言」引家長落淚
2023/04/02

老師,被比喻成絲方盡的春蠶、淚始干的蠟炬,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同樣也是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角色,老師理應受到尊重和敬佩。

不過這種比喻手法畢竟含有夸張的成分,況且這只是對教師這個特殊群體的歌頌和贊美,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和家長并不希望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真的把自己燃盡。

隨著「外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少老師也感到身心俱疲。武漢一中學教師,年僅55歲,就倒在了書桌前,臨走前的最后一句話更是引一眾家長落淚。

55歲教師倒在書桌前,尚不足教師平均壽命,「遺言」引家長落淚

盡管任何行業都會有「老鼠屎」,但我們不能因為一顆老鼠屎,就忽略了整個谷倉。在教師體系中,仍有許多盡職盡責的優秀教師,為了學生和課程,就算身體不適也舍不得請假。

就比如武漢這所中學的男老師吳斌,吳老師是一名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老師,雖然道法不是主科課程,但由于學校配備的副科教師較少,因此工作量并不比主科教師輕松多少。

一日,吳老師正在備課,卻突感不適,辦公室的老師趕忙圍過來,詢問吳老師的狀況,吳老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惦記著自己的學生。

而吳老師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在課上和學生講:我還欠你們三節課。吳老師離世后,學生紛紛寫下書信,緬懷吳老師。

吳老師為人認真負責,作為副科教師,吳老師盡其所能地幫助學生,對道法學科提起興趣,并且把知識融入生活中,是一位幽默風趣,又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55歲,在人生長河中,已經逐漸走向下坡路了,但對于一名教師而言,卻是人生中最鼎盛的階段,雖然精力不如青壯年,但教學經驗卻是最豐富的時候。

按照此前延遲退休的年齡推算,如果教師群體的退休年齡是65歲,那55歲的吳老師,本應能在教師崗位上,繼續和學生們度過10年的光陰。

作為教師,如果按照25歲上崗計算,一輩子不過4個10年的教齡,但實際上, 教師的平均壽命,不過59.3歲,不足60歲,甚至達不到延遲退休的年齡。

根治教師「帶病上崗」問題,關鍵在于以下兩點:

都說教師職業待遇好,退休金優厚,但根據教師的平均年齡來看,并非所有老師都能平安順利地享受退休生活。

老師不能安度晚年,這是教育的悲哀,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病故在任上,這是家長和學生的損失!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一位網友評論:女兒30歲,也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久前上課突然暈倒,磕斷兩顆門牙,作為父母,心疼不已。

另一位一線教師分享:校長曾經表揚了兩位老師,因為他們身患癌癥,卻沒有住院治療,而是繼續堅守在崗位上上課,校長甚至鼓勵其他老師像他們學習。

可是其他老師需要學習什麼呢?教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別人的子女,也是孩子的家長,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生病就醫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

但當對象換成了老師,似乎只有讓他們把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都置身事外,他們才稱得上是一名好老師,他們才值得被稱贊。

對教師職業苦難的歌頌,本就是極端且病態的。一位教師,如果能完成本職工作,盡心盡力地為教育事業努力,那他就稱得上是一位好老師,就應當被稱贊。

而不是非要等到老師患病了、甚至是累死了,才舍得把幾聲贊美附送,才去緬懷和流淚,老師應該珍惜自身,家長、學校更應該珍惜老師的身體和付出。

寫在最后: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于教師亦是如此。希望無論學校還是社會,都能停止對教師,以及其他崗位「帶病上崗」的歌頌,讓所有崗位的職工,都能得到最基本的理解和尊重。

這件事同時也暴露了另一個問題:教師隊伍仍有待擴充。如果教育體系中,每個老師都處在高度勞累的狀態、精神緊繃,工作量超載。

小病不敢請假,因為找不到有余力幫忙代課的老師,大病就只能拖到寒暑假,這樣的教師儲備量顯然是不夠的,看似穩定的教育體系,實則不過是以教師的身體為代價,而勉強維持的表現而已。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職場定律:判斷一個人工作能力強不強,有6個特徵,根本藏不住
2023/06/02
老闆對你再好,有「3條底線」打死也不能碰:悶聲做事,才受重用
2023/06/02
飯局上,越是窮人,越會有這5種表現,藏也藏不住,希望你沒中
2023/06/02
普通人做事高手做局。(建議收藏)
2023/06/02
一個成年人最好的金錢觀!
2023/06/02
想存錢,7個財務建議給你
2023/06/02
職場中遇到4種員工,開再高的工資也要留住,原因很現實!(領導別錯過)
2023/06/02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到底強不強?4個特徵隱藏不住!
2023/06/02
職場法則:工作努力得不到領導喜歡,看懂5個潛規則,別懲罰自己
2023/06/02
人到中年,要越活越現實:存錢,運動,不合群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