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娃叫「睡渣娃」,有一種醒叫「落地醒」,哄娃一小時落地1秒就醒,個中的辛苦只有寶爸寶媽才懂。試想一下寶寶一天需要睡四五次,并且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寶爸寶媽們每次一抱就是一兩個小時,這酸爽誰抱誰知道。
近日,河南濮陽的一位寶媽就分享了自家的「睡渣娃」,不同的是這個寶寶不僅是個睡渣,而且還是一個有「心眼」的睡渣,讓寶媽哭笑不得。
視訊里一位寶媽抱著兩個多月大的女兒,好不容易哄睡了準備放到床上,結果一放下寶寶立馬就哭。于是寶媽只好再抱起寶寶接著哄睡,等到寶寶睡著后又試圖放到床上,結果一放下寶寶又哭了。
放下哭,哭了哄,哄好了放下又哭,寶媽接連放了6次,寶寶也足足哭了6次......無奈之下,寶媽只好假裝和寶寶說要拍視訊給爸爸看,沒想到寶寶聽到后的反應讓寶媽傻了眼。
只見寶寶聽到寶媽的話后,先是偷偷睜開了一只眼瞄了一下情況,接著咧嘴邪魅一笑,還露出了一個輕蔑的眼神,仿佛在說:「想和我爸告狀,門兒都沒有」。一套小表情下來把寶媽和姥姥都逗笑了,媽媽稱這麼小就已經有10086個心眼了。
看完這位寶媽的分享,不少網友紛紛被小寶寶可愛的小表情逗樂了:「寶寶內心:小樣,跟我斗,看你老公信你還是信我」,「這就是媽媽累死了,爸爸還不理解的原因」。也有網友熱心的給出了自己的經驗:「孩子放下的瞬間,抓住孩子的手捂在孩子的胸口,從來不醒,超好用」。
可能不少寶媽都有同樣的煩惱,每次哄娃一兩個小時,結果剛放下就哭,真是讓人心力交瘁。那麼寶寶為什麼會落地醒,寶爸寶媽們又要如何應對呢?
1、放下的姿勢不對
寶寶睡著后,如果只是單純直接的放下寶寶,細心的寶寶這時能夠迅速的感受到舒適的懷抱不見了,媽媽的體溫不在了,環境變化了,安全感也沒有了,這些改變足以讓寶寶瞬間驚醒。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放下寶寶的時候彎腰動作要輕緩,重心不要突然變化,放下的過程中盡量讓寶寶繼續貼著媽媽的胸,整個人一起俯到床上。隨后先放下寶寶的屁股,在放腿、頭部,還可以在床上鋪一層帶有媽媽味道的小攤子,避免溫差的同時也可以被寶寶持續的安全感。放下后不要馬上離開,可以用手輕輕的放在寶寶的身上,確認寶寶睡熟后再離開。
2、放下的時機不對
我們的睡眠都是由淺到深的,寶寶也是如此,在寶寶處于淺睡的狀態放下寶寶自然容易醒,因此要等寶寶睡熟后再放下。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來判斷寶寶是否熟睡,如果寶寶的小拳頭緊握、臉上還有表情、肌肉抽搐、全身肌肉緊繃等,說明寶寶還處在淺睡狀態。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陪寶寶一起躺在床上,靠近彼此,等到寶寶呼吸均勻、眼皮靜止、全身放松時,說明寶寶已經進入熟睡狀態,可以考慮把寶寶放下。
3、寶寶身體不適
1~3個月的寶寶消化道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很容易出現生理性腸絞痛,這是正常的情況,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會慢慢消失。但當它發作的時候,寶寶便會因為不適而哭鬧,而寶寶被抱著的時候是可以很好的緩解腸絞痛的,并且媽媽的體溫和親密接觸,也會給寶寶安全感,安撫寶寶的不適,因此寶寶一被放下就容易哭鬧。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如果寶寶出現腸絞痛,家長可以試著讓寶寶趴著或者給寶寶飛機抱,這樣能給寶寶的腹部施加一定的壓力,緩解寶寶的不適,同理也可以輕輕的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腹部。寶寶不適消失了,放下自然就不容易醒啦。
關于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系。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愿意核實并更正。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