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稱得上「校花」這個詞并不難,萬千大學生中,青春洋溢的女同學并不罕見,只要稍微打扮一下,哪個不是堪稱絕色。
但若想在北大這樣的高等學府,能配得上「校花」二字,只有顏值遠遠不夠,學識和修養一樣不能少,否則也不過是個承受閑言碎語的「花瓶」而已。
王延軼就是其中之一,雖然畢業多年,她的青春換也已取了成就和美名,但她的高顏值和豐富的教育經歷,也因為過于精彩而被津津樂道。
從北大校花到導師妻子,如今已是「正廳級」的她,才是真性情
王延軼出生于1981年,作為地道的80后,王延軼在上學讀書期間,也有著80后一代學生獨有的特質:務實、勤勉。
長得漂亮的學生,更容易被代入「成績不好」的第一印象,王延軼也是如此,更何況, 作為藝術生考入北京大學的她,大學聯考成績確實趨于人下。
有了這樣的事實, 王延軼的高顏值也給她帶來了不少麻煩,雖被譽為北大校花,但這讓老師和同學們更難關注到,她美麗外表下的成績和努力。
但顯然,王延軼不是安于現狀的人, 考上北大這樣的高起點,讓她更加不甘心只做一個「花瓶」,于是在生命科學學院學習的時候,她比任何同學都要努力,只為彌補自己作為藝術生,在文化課學習方面的不足。
畢業后,王延軼選擇提升學歷,但她卻做出了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決定: 跨專業讀研,前往科羅拉多大學,進修了醫學碩士。
以醫學類的學習難度,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沒有足夠的能力,是很難跨考的,但王延軼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實現了從藝術生到醫學領域的完美逆襲。
在科羅拉多大學獲得免疫學碩士后, 愛國心切的王延軼選擇回到祖國,進入武漢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終于在29歲,拿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醫學博士學位。
她的優秀,母校武漢大學的師生都有目共睹,于是在王延軼畢業后, 武漢大學返聘其作為本校的醫學教授。
謠言不會打敗一位勇敢、強大的學者,反而會使她更加耀眼奪目
在武大的六年教學和科研生涯中,王延軼沒有放棄進步,她的成就受人敬佩, 可她的婚姻卻使她遭受了更多的非議。
王延軼的丈夫舒紅兵,是她曾經的導師,師生戀無論放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很難為人接受,雖然大學教授和學生之間,雙方在年齡上滿足條件,但涉及更多的,還有學術方面的質疑。
從藝術生到醫學博士,這樣的跨度本就傳奇,她的每一份努力,不可能全部被外界所看見,但如果她的履歷上有了一塊可以質疑的地方, 那她的成就,在他人眼中就注定不再純粹了。
更何況,王延軼是在本科期間,就認識了返聘回校的舒紅兵, 二人14歲的年齡差,使這段師生戀遭到了更多的反對和譏諷。
而王延軼,無論在學習上還是感情上,所做的決斷都令人驚嘆, 她選擇在23歲嫁給了自己的導師舒紅兵。
婚后的質疑聲,顯然沒有困住她,反而成了她繼續向上的階梯。婚后的她,在武漢大學工作的六年,如今雖容顏有了老去的痕跡,但她的事業發展卻更加精彩。
如今的王延軼已經做到了「正廳級」,是病毒研究所的所長,她的能力和成就,和她所獲得的一切成就都是相匹配的,這也讓很多質疑她的人閉了嘴。
寫在最后:
從古至今,女性在許多領域的發展都是更加艱難的, 一段不被看好的婚姻,甚至是一些無中生有的花邊新聞,都有可能毀掉一位女性的聲譽。
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名譽和聲望對她們的影響更加重要,外界的質疑和猜測,甚至會斷送他們的工作生涯。
但王延軼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點: 謠言止于智者,只要你的能力和實力足夠強大,任何謠言都會有消散的時刻。
而等到你足夠強大,貢獻能被更多人看見的時候, 那些質疑都會變成夸贊,而你所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不畏流言,只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發展而努力。
可以說,這樣有事業、有顏值,敢于突破舒適圈,敢于做其他人不敢嘗試的決斷,同時又深愛祖國的教育工作者, 才真正稱得上是「真性情」。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