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12歲跟我一起睡,父女不在乎這些」親情可以跨越性別界限?
前段時間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女孩在網上推文,說自己15歲,有一天媽媽陽了,為了跟媽媽隔離開,爸爸要求她跟自己一起睡,最關鍵的是,中途爸爸還讓她轉過身對著自己抱著她睡,女孩認為這樣十分不妥,也讓自己很不舒服,于是把這件發出來討論。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覺得這個爸爸的行為是不對的,于是把這件事作為案例寫了一篇文章,引發很多人在文章下面討論。
有一部分人支持我的觀點,說確實是女兒大了爸爸要避嫌,但也有一部分人說,父母之間是天生的親情,只有思想齷齪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還有一個爸爸直接在下面留言說:「正常,我家小女12歲了,有自己的床不睡,每天光屁股跑來跟我睡。」
不光如此,這位爸爸還發表觀點說:「沒有女兒的人思想就是齷齪,就算長毛毛了沒有什麼別的思想,有些親情你們是不會體會到的。」
這言論不禁讓我大跌眼鏡,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不禁為他家女兒感到擔憂,不知道這位爸爸在什麼心理建設下說出這樣的話,且還去譴責別人思想齷齪。
俗話說「男大避父,女大避母」,有的人會把這句話理解成是對父母一方思想和行為上的扭曲,事實真正的意思并不是說父母一方會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 要跟異性之間有界限,所有異性都要保持距離,哪怕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也不能因此模糊性別!
設想一下,那位「12歲還光著身子跟自己睡」言論的父親,我無法想象如果有一天一個男性對他女兒像父親對女兒那樣好,他的女兒會不會把這個人當父親一樣,光著身子跟他睡一個被窩。
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建立性別意識?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孩子在三歲左右開始有性別意識。
一歲之前的寶寶,看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并沒有任何性別意識;
但到了兩三歲,孩子開始覺察到自己的性別,很多女孩開始上廁所和換衣服時不讓爸爸進;
到了四五歲,孩子開始有性別角色行為。
所謂的性別角色行為, 是指孩子遵從文化成見,把物品、行為、角色和特質跟性別相關聯的行為。
舉個簡單的例子:
幼兒園的女孩通常喜歡穿偏暖色、鮮亮顏色衣服,喜歡跟女孩一起玩,喜歡玩過家家、藝術角、閱讀角等區域游戲, 吸引女孩的是相對安靜、并且具備合作角色的游戲內容。
而男孩,則更喜歡偏冷色單調簡單的衣服,玩耍類則喜歡積木、打斗、運動類大型群體游戲區域, 因為男孩在奔跑、爬高、打斗、建筑、破壞等項目上更感興趣和擅長。
這些游戲偏好行為,就體現了男孩和女孩性別的不同屬性, 男孩相對比較主動、熱情、自信、具備攻擊性,而女孩則更加敏感、依賴、膽小、善于察覺自己的情緒。
雖然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根據同伴的活動和游戲行為來分辨性別角色,但父母及家人的行為也會對孩子進行直接影響。
比如女孩子正在洗澡或者上廁所,家里的異性長輩卻隨意出現在自己面前,那麼就會模糊孩子的性別界限,女孩就會認為洗澡或者上廁所時異性進出是屬于正常行為,不會在此時對異性產生戒備心理。
性別意識模糊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后果?
共青團中央的媒體賬號曾經公布過一組數據,2015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運用本土研究數字估計,在我國 9.5%的女孩,和8%的男孩都曾遭受過成人的侵害,無論是[猥.褻]還是強奸,而最高人民法院曾有數據顯示,在 2013-2016年間,僅審結過的兒童侵害案件就有10782起,這樣換算一下,平均每天都有超過7件案例。
對于有孩子的家長來說,這個數據真讓人毛骨悚然。
2018年監測媒體公布一組數據,所有兒童被侵害案例中, 熟人作案的比例是66.25%。
我們總教孩子提防陌生人,但實際上傷害孩子的大半都是熟人!
然而,我們是如何做的呢?
2016年女童保護基金會曾對31個省的9000多位家長,以及2000多位14歲以下的兒童做過調查問卷, 結果顯示有68.63%的家長從沒對孩子進行過系統的防侵害教育,86.55%的兒童并沒有上過類似的課程,有7.17%的兒童表示,自己曾有過被人碰觸過私密部位,存在有被侵犯的可能!
如何更好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聽過很多家長跟我說這樣的話:我從小就跟孩子灌輸安全意識,告訴孩子上廁所時要鎖門、教給她哪里是身體的隱私部位、不能讓異性陌生人碰觸自己的身體等等。
可是我們忽略了一點: 真正的壞人想要做壞事時,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迷惑和誘導孩子,現實中的幼兒根本沒有更多機會去接觸性別生理知識。
l 2-7歲自我保護教育:
現實生活中,幼兒很少有機會獲得性別生理知識,因為我們不會允許孩子看到異性裸露的身體,這在保護孩子的同時,也減少了很多認識身體、培養自我保護意識的機會。
我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給我推薦過一本3D立體書,對孩子的性別教育非常有幫助,在這里推薦給大家,這本書的名字叫 《我們的身體》。
《我們的身體》是一本積趣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書,書中詳細向孩子講述了人的身體構造、男女身體不同,深入淺出地科普身體知識, 讓孩子從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等多方面對人體進行感知,類真實的感受,讓孩子理解更多抽象概念,了解男生和女生的身體不同,建立性別意識。
這本書用巧妙的立體及機頭設計,使人體器官立于紙上,利用翻翻頁、轉盤、推拉、仿真模型、透視等特征,給孩子呈現直觀的視覺感受。
這本書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從生命的開始,到寶寶的出生、人體的肌肉和構造、男女身體的不同、安全知識科普等內容,全方位對孩子進行身體科普及性別普及,滿足孩子的好奇,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把鏈接放在這里,家有2-6歲孩子的家長,強烈建議給孩子備一本。
孩子終將離我們而去,我們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唯有教給孩子如何自我保護,才能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所向披靡!
作者:等風來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