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小學生不愿寫作業,親子沖突頻發,家長該如何言傳身教?

小學生不愿寫作業,親子沖突頻發,家長該如何言傳身教?
2023/03/09
2023/03/09

導讀: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很多家長們都會有一個很深刻的共同感受:「現在的小孩,真的是越來越難教了。」以前家長們教育孩子,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能力,雖然不能保證家庭教育百分百的正確,但卻能保證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聽話的,但是現在的小孩,真的就叛逆得很。

前段時間,我們就在網上刷到這樣的新聞,一個小學生因為不愿意寫作業,竟然持起猜刀和家人反抗,除此之外,我們也頻頻會看到小孩和家長做各種斗爭的場面。如今小孩的行為比以往的都要激烈,而在親子沖突頻發的當下,家長們又該如何去言傳身教呢?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孩子能夠接收到的信息是要比以前的小孩要多很多的, 而在這種巨量的信息接受過程中,孩子的心智發展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改造。 因此,我們就會發現現在的小孩「懂很多」,并且與家長之間對抗的勇氣和信心也比以前的孩子大很多。

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權威受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小孩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比以往的小孩要形成得更早。所以, 很多家長會覺得現在的小孩越來越難約束,這就是孩子自由意志無法得到滿足的表現,親子教育反而成為了孩子和家長間一種變相的權力斗爭。

孩子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自由空間,能夠有更多的自主權,而家長則希望孩子更聽話,能夠順從自己的意愿去學習和成長。 而這兩者之間往往是不協調的,因而就形成了頻繁的親子沖突,孩子贏了父母就可以聽從孩子的想法,孩子輸了就要壓抑自己去聽從父母給自己的安排。

但不管親子沖突最后的結果如何, 都只不過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親子關系會在一次次的沖突中變得越來越脆弱。家長們想要避免和孩子之間的沖突和爭吵,家庭教育就需要針對當代的孩子發展的特點去做好兩件事情: 改變自己對孩子的認知偏差、做好對孩子的期待值管理。

1、關于父母對孩子的認知偏差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嗎?」、「你知道孩子的內心嗎?」這樣的問題,想必都是很多家長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盲區,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并不了解孩子。 我們以為孩子調皮吵鬧,其實是孩子缺乏關注的表現,我們以為孩子不愛學習,其實是孩子學習壓力大,而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認知偏差。

并且,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對孩子的認知偏差會越來越大,父母也許根本就不知道孩子的性格、行為背后到底是出自于什麼原因,而僅僅只是粗暴地將其歸根問不聽話、叛逆。 對此父母就要認清自己對孩子的認知偏差,進入對等的溝通交流,家長就要學會尊重孩子,傾聽孩子,方向自己的權威專屬。

2、關于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一個時代家長們對孩子普遍的大眾追求,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家長們都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去教育孩子。 要孩子考好的成績,上好的學習,做好孩子,期望孩子樣樣都好、不能落于人后。

然而,很多時候這種過高期待的教育并不能給孩子好的成長,反而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滋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父母希望孩子好是沒有錯, 但我們也需要做好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值管理,孩子能夠考90分也很好,不能因為沒有100分而去否定孩子的90分。

重要提示:隨著時代信息的增長,孩子的心智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獨立自主意識的萌發帶來了很多親子間的沖突問題。父母們想要教育好孩子,那麼就要去調整好對孩子認知偏差,平等地對待小孩,同時要做好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值管理,減少對孩子的教育壓力。

今日問題:各位家長,你們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留言討論。


用戶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