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622字,閱讀約4分鐘)
很多父母在經歷了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壓力之后, 往往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無憂的成長,擁有一個快樂的完整的童年。
然而,孩子的童年如果快樂了,未來就能快樂嗎?
孩子的童年被父母保護的很好,將來他們獨立之后,人生也能夠依然快樂、幸福、完整嗎?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是想讓孩子釋放天性、無憂無慮、不受約束、我行我素,但一味的縱容孩子,反而是在「毀了」孩子的未來。
★最快毀掉一個娃的方法,就是"縱容"這一件事
●無效式教育,縱容孩子的調皮
有些父母也會教育孩子,但他們往往只是嘴上不痛不癢地說孩子幾句, 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以及進行相應的懲罰措施。
這樣的教育往往是無效的,說出來的所謂的教育孩子的話,也是說給別人聽的。而這種教育,其實也是一種溺愛和嬌慣。
就像我的一個寶媽鄰居,每次跟她聊天的時候,她總是有意無意地講自己又怎麼收拾孩子了、怎麼教育孩子要聽話的。但是, 她孩子的表現,卻和她說的截然相反。
有一次,她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球,球并不是他的,但他總是抱著球不撒手,還不讓別人玩兒。球的小主人有些生氣了,就說:「這是我的球,你給我,我不跟你玩兒了。」
而這個孩子卻說:「你有本事把你球奪回去,奪不回去就歸我了。」 然后居然說了一句臟話。
球的小主人哭了,搶球孩子的媽媽見狀便過來「教育」孩子:「把球還給人家,這不是你的球,乖乖,聽話啊。」孩子跟沒聽見一樣,并沒有任何的表示。
然后他的媽媽便繼續一直在說,沒有表現出生氣或者要進行懲罰的行為。
最后,球還是沒有還給那個小朋友,他的媽媽無奈的像球主人道歉:「對不起呀,這個球你送我們好嗎? 這孩子真是調皮,天性呀,我實在說服不了他。」
這件事在我們小區傳開了,之后很少有家長會再讓自家孩子和他一起玩了。
因為他的父母沒有真正的教給他什麼是規矩、什麼是尊重、什麼是文明,沒有讓孩子體會到做錯事要受到相應的懲罰、不遵守規矩會受到他人的厭煩甚至排斥等等,而是「只要聽父母嘮叨幾句就完事兒了」。
那麼,孩子對父母的說教習慣了、厭倦了, 父母說得再多,孩子便會做出「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反應,很難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而他們這樣從小沒有素質、沒有家教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很難改變,而且對于社交、交友、工作、家庭、生活等各方各面都會有一定的阻礙。
溺愛孩子、縱容孩子、不舍得吵不舍得打、只會不停的說教、嘮叨......
這也是很多家長常會犯的一個教育誤區。
孩子做錯事,父母雖然要以說教為主, 但如果孩子不改正,那麼父母也是要有相應的措施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這樣做是錯的,必須改正回來,否則就要接受懲罰,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孩子的教養是父母的縮影
●沒有家教、沒有素質的孩子,未來的路會越來越難走,往往也會吃更多的苦。
從小沒有規則意識,比如搶玩具、亂插隊、在公共場合到處喧嘩、垃圾隨地亂扔……那麼在長大之后,他們的力氣變大了,能力變強了,又習慣了無視規則無視道德,最終很有可能觸碰法律,將自己的未來按下暫停鍵。
看一個孩子是否有教養,看他的父母就行了,一個有教養、有素質、有教育理念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往往也差不到哪兒去。
這種教養,是每天一點點累積起來的,是在經歷每件事之后, 父母一一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哪里做錯了。
這種用心的引導、內在的填充,是需要父母擁有一定的耐心和智慧的。
家庭教育做到位,孩子才能更茁壯的成長,而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工作,其實比學校老師的責任更重大。
父母嚴于律己有修養,孩子方能學著父母的樣子,一點點長成一個有家教、有內涵、有素質的人。
辣媽語錄:
熊孩子的背后,往往是熊家長一點點嬌慣出來的, 而家長的無效教育,不僅不能將孩子引導到正道上,反而是在將孩子的未來之路變得越來越窄。
給孩子定下規矩,做錯事要接受相應的懲罰,不偏袒、不溺愛、不縱容,明確底線和原則,這也是真正為孩子好、愛孩子的表現。而孩子的未來能夠快樂、順利,才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家長們,你有給孩子立過規矩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