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是中國學生一直接受、并且認可的教育觀念。考研、讀博提升學歷;考編、考公走向穩定。
34歲踩著分數線考進體制內可以被原諒,從專科考研進入985值得被歌頌,但如果你從985考進普通本科,碩士畢業選擇本科生都嫌棄的出路,那你的人生注定被刻上「高開低走」的標簽,過去的成就,也都成了笑話。
這樣的教育理念,逼得無數學生不敢輕易做決定, 寧愿卡在進步的過程中三五年,也不敢輕易松手,掉到下一個檔次去,但很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卷」得了一輩子。
碩士升專科,撕開985高材生的遮羞布:名校光環?真不如顛大勺
考研熱度,令許多被逼無奈的重點大學本科生, 選擇了逆向考研這條路,放棄再進一步,選擇二本院校,這樣自主降級的選擇并不好做。
不僅要承受家長的不理解,還要親自否定過去的努力和成就。除了逆向考研,大學本科畢業后, 選擇再次參加大學聯考,考入專科院校,只為更好找工作的學生也不是個例。
24歲的穆同學,本科畢業于一所985大學,如今即將從海外的教育學碩士畢業,但她此刻,卻沒有獨屬于海歸高材生的自信和從容,正相反,她躺在出租屋里,做出了「碩升專」的決定。
如果你知道穆同學手握高中語文和政治兩門學科的教師資格證,還有深圳學校的實習經歷,那你一定會認為,她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實際上,秋季校招給了她很大的打擊。大廠的面試走不到終點就被刷, 最后剩下深圳小學的教師編,可她接受不了月薪三千的收入,在不想加班和不想貧窮之間,她輾轉反側。
她也想過讀博,但遺憾的是,申請被拒,她失去了繼續晉升學歷的名額。一瞬間焦慮席卷而來,直到她想到了母親對她說過的一句玩笑話「不如你以后就當個廚師」。
原因很簡單,因為穆同學總是能輕易復刻出外面的味道,在那一刻,她的焦慮煙消云散,她做出了選擇: 放棄985本科的光環,放棄海歸碩士的過去,考一所專科院校,學習烹飪。
每個學生對于教育的追求都不相同,有所成的同時必定有所失
這個決定,讓家長和親戚都非常驚訝,穆同學的學歷和能力,無疑是出類拔萃的, 她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是正確的選擇。
當親戚知道穆同學為了考專科顛大勺,就放棄了做教師的機會時, 所有人都覺得:她一定是瘋了!
穆同學的母親,是一名高中教師,她對穆同學很寬容,原因很簡單, 自己曾經留下過無法彌補的遺憾。
穆同學母親理科成績很好,但卻因為家長的要求,被迫改了文科,又以高分報考了師范大學, 只因為家長一句「女孩子做老師很好」。
穆同學母親的夢想,是山東大學,但她沒有機會了,她這輩子只能做并不喜歡的高中教師,但穆同學還年輕,她還有無限可能。
因此盡管母親對穆同學想考專科,學習烹飪的決定感到驚訝, 但她還是選擇支持木同學,并且說服了穆同學的父親。
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下,晉升從選擇變成了必然, 所有學生都緊繃著,為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不斷向上攀爬。
在這樣的潮流下, 學歷逆行者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不斷往上走,往高爬,但不會有人一直留在學校,早晚要有走出社會的一天。
也就早晚會從學習的狀態中抽離出來,去實踐和體現自己的價值,到那時, 分數早已不是評判一個人的標準。
寫在最后:
既然如此, 為何不能在可以選擇「想做什麼」的時候就調轉方向呢,無論是專升本還是碩升本,能在容易迷茫的階段,找到自己的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就是值得肯定的。
過去有人說:讀書才有出息,現在有人講: 學歷再高都不值錢,不如學一門好技術,這樣的說辭導致了大學生的迷茫和焦慮。
但冷靜想想,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長處, 青春就是最大的試錯成本,因此更必要活在別人認為的「應該這麼做」之中。
無論是逆向考研還是學歷降級, 這些都是大學生為了反抗風向所做出的努力,縱然會放棄更多,承受更多,但只要是心之所向,就一定有豁然開朗的那一刻!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