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公園,看到了特別有愛的一幕。
一對年輕父母拉著手、做著親親的表情,正在等著對面的女兒給拍照,看起來只有三四歲的小女孩有模有樣地指揮著爸爸媽媽擺出各種恩愛造型。
看著他們這樣歡樂溫馨的家庭氛圍,真的被感染到了,孩子的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避諱孩子,當著孩子的面也難以掩飾相互的愛意。
想想看,這樣尋常的愛意表達,在有娃的家庭中好像就變得不再常見, 中國式的父母似乎都羞于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夫妻恩愛的樣子,生怕這樣對孩子的影響不好。
趁著今天的甜蜜情人節,咱們就來提個問:
如果當著孩子的面恩愛,對孩子未來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經常秀恩愛
你將獲得「高情商」的娃
誰說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就得表現得像個「沒有感情、只有威嚴」的模范大人?
只要是掌握好「尺度」的正能量的恩愛完全可以大方「秀」出來,沒準還會因此養成一個令你意想不到的娃~
在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模型中提到: 一個人最底層的需求是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
代入孩子的成長來看 ,當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被滿足后,他其實在尋求的就是精神與心理層面的需求了,即 父母的愛和家庭歸屬感。
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父母彼此恩愛,父母之間的堅固的情感紐帶會讓孩子潛意識中增強安全感。
尤其是被父母的"狗糧"喂大的孩子在長大之后往往擁有很高的情商。
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道:
孩子在沒有自己思想前,最擅長的一件事就是:有樣學樣。
如果父母之間相互關愛,生活充滿儀式感以及經常有親昵有愛的互動,那麼孩子也會有一種被愛、溫暖的感覺,潛移默化的,在孩子的心中也會充滿愛的對待身邊人,展現高情商。
經常秀恩愛
你將獲得「好性格」寶寶
——教育家杜威
爸媽恩愛、夫妻關系和睦的家庭,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環境。
爸爸媽媽和自己,穩固幸福的家庭狀態就像構建了一個鐵三角,容不得一絲松動的緊緊連在一起, 在這種緊密的關系下成長,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多項研究表明,從小就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不會缺乏安全感,孩子會更樂觀、平和、善良,大腦發育快,語言能力強,是性格、智商、品格都會發展的比較全面。
盡管在孩子面前大膽的卿卿我我吧!它會讓孩子知道,我們家的這個小三角,結實得很。
父母的婚姻
左右孩子的愛情初印象
小孩子都是有感知力的。父母婚姻幸不幸福,孩子可能最先感知到。
有研究表明,子女的婚姻,和父母的婚姻相似度高達65%。
換句話說,孩子對婚姻的第一印象就是來自于父母的婚姻,而第一印象總是會先入為主的控制著一個人對某件事的看法和態度。
在知乎上關于父母婚姻對孩子的影響的話題中,也看到了很多網友對父母恩愛的「吐槽」:
匿名網友1
我媽:「你又懶又饞以后有誰會娶你?!
我:「你又懶又饞又沒上過班還不是被我爸娶了?」
我媽一臉傻笑地回了句:「那你就有本事去找一個像你爸一樣的男人吧。」
匿名網友2
1. 我媽在批評我,中場休息時我爸給送了杯溫水,給我媽潤潤嗓子。
2. 我媽說:哎呀,洗腳水不夠熱,閨女給我打點熱水,我還沒動作,我爸早聞風而動。
3. 我爸說,今天你媽生日,他估計都往了,你給你媽買個羽毛球拍,這樣我請我老婆吃飯的時候順便帶上你。
4. 出門在外,過馬路爸爸永遠牽著媽媽的手,而且從不放心她一人出遠門。
這些年,我一直認為世界上最好的男人就應該是我爸這樣的。
看起來像吐槽,實際上孩子們說出父母恩愛的「罪證」時,字里行間透露著的都是家庭的幸福。
通過父母恩愛,他們的擇偶觀也有了自己的初步的模型:以后找結婚對象就要找父母這樣的。
你擔心的不學好
并不存在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在孩子面前從來不會親親我我,就連電視里出現情侶接吻的畫面,都會連忙換台,生怕娃看了「受刺激」、「不學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性早熟。
比如看見父母親親,孩子會學樣兒親別的小朋友。其實孩子小的時候不用太憂慮,小孩子之間做出親親抱抱的動作,大多數是小孩子表達自己喜歡的方式,這個方式也許在大人眼里看來很open,會不會是在哪學的?
但是它也僅僅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只要父母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正確引導什麼是他人邊界和自我邊界,真的不存在什麼性早熟。
有些東西你越是隱藏的深,越是容易勾起孩子的好奇心!
就像是父母的恩愛,不用在孩子面前刻意隱藏,就算你不秀,孩子也早晚有一天也會在電視劇、電影、廣告牌等途徑看到,與其從未知渠道獲取不如讓孩子從小早父母正確的恩愛模式中感知。
如果家長骨子里忌諱對愛的表達,孩子漸漸學會藏起感情和欲望。該爭取的時候失去力量,該溫暖的時候羞于表達。失去愛的方法,漸漸失去愛的能力。
大大方方的秀恩愛,就從這個充滿愛的節日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