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立 青春期問題咨詢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豆包媽
要獨立、要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要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要獨立要自由,之前我們就講過,青春期孩子最怕的是被家長控制,怕什麼都聽家長的。
其實,這也就對應著,他要獨立和自由!
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仍不放權,不把決策權給孩子的話,妳會發現,妳不但沒有了決策權,最后,妳連建議權都沒有了!
因為青春期就是一場宣示獨立,宣示主權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里,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給獨立給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要朋友
孩子6歲前,最聽誰的話?最聽父母的話!
這個階段,孩子說得最多的是:媽媽說的,奶奶說的,爸爸說的……可聽家長話了。
可是孩子上小學后,他最聽誰的話?
上了小學之后,孩子最聽老師的話,爹媽說的不好使了。
孩子上了中學之后,他最聽誰的話?同學的話。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關注的是, 同伴的感受,同伴的意見和評價,他們特別在乎朋友。
青春期是一個人發展社會化能力的關鍵期,什麼叫社會化?社會化就是融入社會的能力。
對于個人來說, 他社會化能力越強,他的人生成就就越好。
因此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們家長要鼓勵孩子交朋友。
社會能力的關鍵期就在中學這個階段,如果我們控制孩子,不許他交朋友,這一輩子很難發展出來,非常難。
因此我們的孩子玩手機,跟朋友聊天,家長必須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要幸福感
想問問大家,什麼叫幸福感?
家長想一想,如果妳是孩子,妳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
妳特別篤定妳爸爸愛妳,妳也特別篤定妳媽媽愛妳,妳也特別篤定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這4個方面的愛妳都特別的篤定,妳告訴我妳幸福不?
沒錯,這就是幸福感。
這是從民政部大數據顯示,咱們國家失婚有三個高峰期。
第一個高峰期,是春節過后。
第二個高峰期,是小長假一結束,平時都忙,沒那麼多功夫,小長假出去玩一趟,半路惹一肚子氣回來了,回來一吵吵急了失婚滾,假期上班失婚去了。
第三個高峰期,是大學聯考后。這是青春期孩子最怕的,為什麼?
因為青春期這個階段,孩子情緒波動特別嚴重,本來好好的孩子因為父母鬧矛盾、鬧失婚,成績極易一落千丈。
只要父母高興,父母快樂,情緒穩定,孩子真的就心情特別好。
即使孩子有時候心情不好,但他看到父母開朗樂觀向上,他同時會被感染。
因為, 健全的家庭,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的孩子。
心理學專家薩提亞曾說過,父母婚姻的成功,才是孩子人生成功的基礎。
我們說,孩子要幸福感,除了要篤定爸爸媽媽愛我,還要篤定爸爸媽媽彼此相愛,到底什麼叫愛?
吃飽穿暖,只能保證孩子生理長大,如果妳不愛他,他的心理就不會成長。
所以,我們對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無論他在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記得給他共情,給他溫暖,給他力量了,給他愛。
青春期的孩子, 有了幸福感,他才有力量去學習,去讀書,去克服重重困難。
青春期的孩子要自信感
關于自信感,今天先不展開。
暫時放在價值感里,和大家一起說說。
青春期的孩子,要價值感
價值感是什麼?就是要確認「我有用」。
我想問問家長們,在家里遇到事兒,比如換個燈泡,擰個窗戶螺絲釘……
甭管大小事,孩子會不會參與,會不會給我們出主意?
當孩子出主意后,不管孩子說的對和錯,通常家長都不會聽。
這個時候,孩子會是什麼感受?
孩子會有深深的挫敗感,會覺得我沒有用,在這個家里我沒有價值。
慢慢的,孩子對這個家的責任感,也就沒了。
這種事情發生兩三次,孩子就再也不會給妳出主意了!
所以,不管家里頭有什麼事兒,孩子要是樂意給出主意,家長就一定要耐心傾聽。
如果孩子的建議,對家庭財產沒有什麼損失,對人身安全沒有什麼傷害的話,不妨試一試。
對了,就夸夸妳的孩子。
錯了也告訴孩子:沒關系,感謝妳給了一個思路,在妳的基礎上,爸爸媽媽再給改個主意,我們一起來努力。
把功勞讓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我好棒,我有用,對爸爸媽媽有幫助。
孩子的自信就起來了,孩子的價值感也就有了!
青春期的孩子,還要贏
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的東西就是贏。
當他贏得了父母,他就會有成就感。
收到過很多家長的咨詢,孩子不上進不努力,一直都是松懈狀態,這是為什麼?
因為,每次妳跟孩子的交鋒,家長贏太多了!
家長贏了,孩子會怎樣?
孩子會想:好吧,我就輸了,我就認輸了,我躺平。
結果就是,我們看見孩子不上進了。
又一次我跟家長連麥,家長問,孩子沉迷游戲怎麼回事?
我直接問孩子,游戲中妳最喜歡干嘛?
孩子說,打怪獸,我把怪獸打敗了,我就開心。
我讓孩子把手機還給媽媽,問媽媽,妳們家是不是有一個霸道的,然后什麼都得聽他的家長?
媽媽就不好意思的說,是我。
妳的孩子贏不了妳,但他又必須贏,怎麼辦?
好,打怪獸,他把媽媽投射成了游戲當中的怪獸,我不是打不贏媽媽嗎?我通過玩游戲打怪獸來建立自信,從媽媽那里頭獲得的這種情緒的壓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去釋放。
這個孩子是小學生,但我們設想一下,當孩子到了中學階段會怎麼樣?
當他到中學,他個子高了,拳頭也硬了,膽子也大了,這個時候他更多就看會選擇打媽媽。
語言不行,我就上手,很有可能。
所以,贏不了家長的孩子,要麼對外攻擊,到校園里頭欺欺負小朋友,對抗老師,沉迷游戲。
要麼對內攻擊,自我否定,焦慮,自我放棄,厭學。
總而言之,孩子和父母的這場戰爭。
孩子贏了,才能贏得了人生。
孩子贏不了,他就沒辦法贏人生。
關于宋立老師的青春期分析,我們后續還會繼續為大家一一整理。
如果大家關于青春期孩子有什麼困惑,也歡迎積極留言,相關案例可以請宋立老師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