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大學聯考狀元」,說到底不過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高中生,心思單純,對外界認知缺乏,為了避免他們被過度消費,教育部官方三令五申:不準炒作大學聯考狀元。
但無奈,家長和學生對這些成績驚人的狀元們,好奇心太強,學生想知道學科成績的天花板是多少,家長想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到底能優秀成什麼樣?
但無論出發點如何,幾乎所有人都默認:大學聯考狀元是一個省份中,最聰明的學生,是當之無愧的「人中龍鳳」,大學必然風生水起,畢業后也會成為業內的領軍人物,但遺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大學聯考狀元,都能一路維持著自己的「狀元人設」。
江蘇作為眾所周知的大學聯考大省之一,考生數量龐大,又是大學聯考自命題省份,江蘇的大學聯考試卷,其他地區的下屆學生就算作為練習題,也會被難道崩潰,只能感嘆:幸好自己沒有被生在江蘇。
這樣難度級別的省份,大學聯考狀元自然更加受到矚目,本以為江蘇省的大學聯考狀元,會比其他地區的「含金量」更高些,沒想到今后的發展卻叫人「大跌眼鏡」。
江蘇省曾經的理科狀元,如今已經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一名大四生,在這個學歷不斷內卷的時代嗎,哪怕是北大的本科生,也不得不加入讀研的競爭中。
2023年的春季學期,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公布了研究生的復試名單, 在進入金融專碩的50名學生中,有一名叫李心曄的同學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起初大家只是覺得名字熟悉,查閱之后才回想起來, 這位李心曄同學正是江蘇省2019年的理科狀元,當年以全省第一的成績錄入北大光華學院的她,是何等的風光無限。
但令人意外的是, 作為曾經的江蘇省狀元,李心曄居然沒有保研,而是以考研的形式再續與北大的緣分且成績也處于中等偏下的水準。
排名第27,總分403分,政治76分,英語86分,數學132分,專業課的成績109分,不少網友認為:李心曄的考研成績,和她大學聯考狀元的身份不相符。
甚至有家長認為: 作為曾經的狀元,考研已經是最大的敗筆了。
北大作為頂尖學府, 2023屆共有2901名本科生,有1700名學生獲得了保研推免的資格,也就是說, 北大今年的保研率達到了58.60%。
曾經的人中龍鳳,進入北方后卻連中等都達不到,有網友認為:就算是北大也不能保障100%的「嚴進嚴出」,也有網友認為:是大家對大學聯考狀元期待過高。
既然提到保研率,就不得不解釋一下,本科院校的全部保研名額中, 一部分是本校學生保研本校,另一部分則是保研至外校。
在此過程中, 學生和學校是彼此互通的資源,互相交換、學習、成長。其他院校自然是人往高處走,能去更好的學校就絕不留本校。
但北大的學生不一樣,他們的最好選擇只有本校,但倘若本大顧及母校情誼,或者不對保研至北大的本校生限制名額,那其他外校的學生想保研至北大學習,就機會渺茫了。
就以李心曄就讀的光華管理學院為例,在推免名額中 ,本校學生不過17%,而外校推免學生高達70.3%,這種為了公平而公平的做法,往往會讓北大的學生,受到更多的委屈。
17%的本校保研率,哪怕是大學聯考狀元,也很難保證自己能穩妥地留在北大,但以北大的整體保研率來看,李心曄必然是有能力獲得其他院校的保研資格的。
但很顯然, 她更青睞留在北大繼續學習,所以才選擇了考研的方式回到北大。
寫在最后:
單看李心曄的排名也許不是最好的, 但結合她與第一名的分數,不過34分的分差,可見考研北大的競爭激烈程度。
至于網友們所說的: 「對大學聯考狀元不該期待過高,因為往屆狀元幾千人,也沒有一人在企業中成才」,筆者以為,對于成才的定義太虛浮了。
不是名聲大噪才叫成才,單看那些從事科研工作的優秀學子,哪一個不是默默無聞?既希望他們出人頭地,又看不過他們當公務員,這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