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初一學生用9小時寫生物作業,卻遭其他家長質疑質疑:多此一舉

初一學生用9小時寫生物作業,卻遭其他家長質疑質疑:多此一舉
2023/02/23
2023/02/2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很多學生身上都能得到認證。就算在學校內,學生也會因為興趣的差異,在學習上有重有輕。

再厲害的學霸,也難免出現偏科的現象,因為一個學生,無法保證他對所有學科都感興趣,喜歡的學科就會多學一些,而不喜歡的,想和興趣學科一樣拿高分,就得付出更多努力。

內蒙古某中學一位姓馬的同學, 在假期用了整整9個小時,才完成了一門生物學科的作業,受到老師表揚后家長分享到了網絡上,沒想到卻遭到了其他家長的質疑。

初一學生用9小時寫生物作業,卻遭其他家長質疑質疑:多此一舉

進入中學, 學習講究的,不止是努力,還有方法,聰明的學生明白分數的重要性,能學會有的放矢,更知道主科和副科,誰占大頭,誰就應該多分配些時間。

正因如此,網上的其他家長,才對這名初一同學花9個小時, 只為了完成生物作業的行為表示不贊同。

一位同為國中生的家長表示:我不認為這樣的做法值得表揚,相反, 甚至有些分不清輕重緩急,這些作業1個小時就能做完,雖然質量會下降很多,但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學習數學或英語這類的主科,更有性價比。

在國中階段,生物和地理是不跟隨初三中考一起考察的,而是作為副科內容,在學生初一、初二的6月份考察,初三就不再開設這兩門學科了。

分值也比較低,因此很多家長對這兩科的心態是: 只要不影響總成績,別拖后腿就行了,沒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去學習。

看到這里,筆者非常慶幸,這名初一學生,遇到的家長和老師,都不是只追求性價比、考高分的那類人, 否則他的生物和美術天賦,就要被埋沒了。

馬同學的班主任在收到這份作業時,非常欣喜,和家長溝通后才得知,這份生物寒假作業,馬同學做了9個小時。

其實作為生物老師,他心里又何嘗不知道,自己的科目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地位,炫耀之余,也有對學生的夸贊。

興趣對學習產生怎樣的影響,關鍵在于家長如何引導

這條朋友圈,獲得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點贊和評論, 內容都是對馬同學的贊美和鼓勵,筆者看后也深感觸動。

馬同學表示:老師留作業的時候,自己就想到了, 要結合自己的美術愛好,完成一份精益求精的作業。

雖然耗時不短,但自己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國, 牢牢掌握了所有的知識點,同時,也對生物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而馬同學的媽媽也坦言: 自己起初確實想提醒他,作業不需要這麼盡善盡美,但看到孩子如此認真,自己作為家長,必須全力支持。

而馬同學的老師也證實了: 他并不是偏科的學生,正相反,雖然美術是他的興趣愛好,但他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和對待愛好一樣,嚴格要求自己。

因此無論是成績, 還是平時的作業,馬同學都能高質量完成。雖然剛讀一年級,但馬同學對愛好和學習之間的平衡,卻有很成熟的見解。

馬同學認為:興趣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在追求興趣的路上,即使付出再多辛苦, 也不會覺得疲倦你,反而是收獲滿滿。

但如果發展興趣愛好的同時, 侵占了學習時間,那就本末倒置了,只有做好時間的協調和平衡,才能讓興趣和學習互相促進。

寫在最后: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分數說的算,與其學生有興趣, 多數家長更希望學生沒有興趣偏好。

如果學生有興趣,且其他學科都不至于太瘸腿, 那這個興趣就能幫助他更輕松地獲得好成績,家長自然高興。

但如果學生有興趣, 且無法均勻地分配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不自覺地把時間都花費在了興趣學科上,導致其他學科分數非常糟糕的話,興趣就成了麻煩。

但通過馬同學的故事,想必家長們也能明白一個道理: 興趣是否會影響學習,關鍵在于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

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像馬同學一樣對此有清晰的認知, 所以才需要家長在其中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樣既能保留學生的興趣, 為他將來的發展提供多一個選擇,同時也不至于對學習成績產生負面的影響,可謂是一舉兩得。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