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的學科評估中,浙大可謂是「贏麻了」:19個A+學科,11個A類學科以及16個A-學科,綜合分數只位列第二的清華大學低了30分,果真有趕超清北,躋身頂級大學的勢頭。
浙大的實力是不容置疑的,不單是趕超清北的實力,就看浙大作為第三名, 綜合評分甩開第四的復旦一大截,就知道同樣是985大學,浙大的實力有多強。
但沒想到,僅次于清華北大的浙大,居然也有遭到嘲笑、排名墊底的時候,原來,南大用數據說話,點破了浙大「保研率」墊底,不像985大學的事實,沒想到浙大僅憑一句話,就讓對方瞬間破防。
越優質的院校,保送的比率越高,名校偏愛保送生有三點原因:
從整體數據來看,浙江大學2023屆共有本科生5584人,實際獲得保送研究生名額的學生,共有2140人, 保研率僅有38.32%,還不足40%,這在985大學中,無疑是墊底的存在。
越優質的高校,保研率越高,而985大學的保研率,穩定在40%-50%是比較支持的,換成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學府,保研率超過50%也是極有可能的。
而高校的資源能夠培養的研究生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多數只能考研的學生認為: 保研的人太多,搶走了讀研的名額,這對考研的學生而言太不公平。
但實際上, 985院校的高推免率,是研究生階段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讀研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這些能力,并不是一年的研究生備考就能掌握的,也不是一張成績單就能證明的, 往屆的考生中,高等低能的并不罕見。
而保送卻是優中選優的過程,導師可以從多角度考察學生的個人能力, 選出最適合做科研的成為保送的研究生。
其次,保送生若是本校的,對導師和學生而言,更加知根知底,最后, 就是名校生和普通院校畢業生,在做出讀研選擇時,二者的動機不同。
名校生多是對學術有所熱愛,希望繼續深造自己,而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很多考研只是為了提升學歷,方便找工作,相比之下,導師自然更青睞前者。
浙大因「保研率」排名墊底,遭南大無情嘲笑,一句話讓對方破防
而反觀浙大,不足40%的保研率,乍一看和其如今在高校中的排名并不相符, 但其實,背后另有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浙大的保研名單中,有兩個學院占據大頭: 一個是醫學院,共281名學生保研,其次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共172名學生保研。
其余學院,諸如歷史學院11人、哲學學院8人,雖然保研人數很少,但也有情可原, 畢竟這些學院的招生人數本來就不多。
在浙大,本科生有許多特殊的培養模式, 諸如醫學生采用的是「4+4」或者「5+3」的特殊培養模式,這些學生在完成本科學習后,直接讀研,但卻沒有納入到保研名額的統計中。
不過要回擊其他院校對浙大的質疑,最好的原因還是——浙大的學生比他們多。浙大作為大體量高校,每年的本科新生都能達到6千以上,而復旦、交大等和浙大勢均力敵的高校,每年的本科生不過2千——4千人。
學生人數多,勢必會對資源進行稀釋,從而導致浙大的保研率不如人意。但是能考上浙大的本科生,以其學習能力來看,考研不是難事。
沒有提升學歷意愿的學生, 憑借浙大的本科文憑,找工作到都是香餑餑。不過浙大作為排名靠前的985高校,在保研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
那就是多數學生只能選擇保研本校,并非學生起不來其他院校,實在是可供選擇的院校少之又少, 這點負擔、上交等學校的保送生也該深受體會。
寫在最后:
但畢竟是位列前幾的高等學府, 就算保研本校,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前途注定一片光明。
保研率只是一串簡單的數據,是對事實的闡述,但不可作為定義一所院校好壞的全部標準。
與其在意排名,追名逐利,筆者以為 ,浙大的蓬勃發展,和其關注點一直放在教育上,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無論是浙大還是其他優質985高校, 都是為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的搖籃,希望高校的發展在你追我趕之中,能創造更多的輝煌。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