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公園里,偶遇了這樣一幕:
幾個孩子聚在一起玩耍,一個小男孩似乎是搶了另一個小一點的孩子手上的玩具,被搶玩具的娃就找媽媽哭去了。
小男孩的媽媽似乎感到有些尷尬,上前說自己的孩子,并堅持讓娃去道歉,小男孩倔強不從,于是有了上面那兩句媽媽的憤怒訓斥。
做錯事情就要道歉,是我們父母教育孩子的共識,畢竟孩子還小, 如果在這件事情上沒有教好孩子,那在外人看來就是沒禮貌、沒家教的表現。
與「打招呼」一樣,「道歉」也是孩子從小必須學會的禮儀之一!
不過假如孩子天生反骨,對于自己做錯的事情就是不認錯怎麼辦?可能很多家長會說:
于是,我們可能會出于「道歉禮儀」和「是非觀建立」的邏輯,過于執著從孩子嘴中「撬」出那句「對不起」,一旦不配合,那麼孩子就是錯上加錯,也會讓父母怒火中燒:「你必須道歉,否則就等著接受懲罰吧!」
被逼著道歉的孩子,真能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樣知對錯,有禮貌嗎?
我為什麼要道歉?
有沒有必要一定讓孩子道歉?為什麼明明做錯了,孩子就是不道歉?要知道這個答案,咱們還得先從孩子角度說起。
孩子年齡小、認知少,也不是父母肚子里的「蛔蟲」,縱使孩子有千錯萬錯,父母的一句:「快說對不起」, 孩子其實是反應不過來自己錯在哪里的!
被父母逼迫道歉的他們,心里的os:「為什麼我要道歉?我做錯什麼了?」
過分執著于「對不起」,無異于是告訴孩子:對不起就是你犯錯誤的擋箭牌。
一旦孩子建立了這種錯誤的聯結,日后可能變成一個犯錯誤不計成本,毫無責任擔當的「口頭道歉者」,而不是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僅如此,強迫孩子說對不起也會讓孩子很受心傷!
01 感到父母的愛失守
一味要求孩子說對不起,面對強制、面色嚴厲的父母,平時那個寵愛自己的父母好像消失了, 孩子沒有精力去想自己錯在哪里,而是在想:「媽媽會不會不愛我了?」
迫于挽回父母對自己的愛,他們通常會委曲求全,迫于現實壓力說一句「對不起」,還尋求內心安全感的平衡, 如果這是常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失衡,并且依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02 我承認算我輸
孩子被自己父母要求說「對不起」,正是因為對犯錯誤的行為有認知偏差, 孩子通常內心是委屈的。
有些倔強的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沒錯,是堅決不會道歉的,但是不道歉就會更加被父母批評:不聽話、不省心、不道歉就是壞孩子咯......
這一個個如烙印一般的標簽都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03 道歉很丟人
孩子雖小也是有自尊心的,被父母在人前批評了一通不說還被強低頭要求說對不起,孩子自然是不能道歉的。
當眾教子已經讓孩子覺得很丟人了,再讓孩子親口去道歉, 那對孩子來說,堪稱自尊心上的降維打擊,覺得很羞恥。
孩子犯錯,家長如何做?
可能大家要問了,打罵不行,讓說對不起也不行,孩子犯錯誤了還能怎麼辦?現在養個娃可真難啊!
孩子犯錯后,道歉是需要的, 但真正的道歉教育,并非是必須說出「對不起」!而是要讓孩子知道和承擔犯錯誤的后果,形成 完整的道歉教育鏈路。
美國心理治療師Jenise Harmon曾說過:
如何讓孩子犯錯能知錯,主動承認錯誤,變成一個有責任擔當的優秀娃呢?
立認知,知是非
孩子對是非對錯的認知來源于父母的教養,不要覺得你認為的對錯,孩子也做到心領神會,孩子其實是不懂的,他就是一張白紙。
需要我們父母去給孩子劃定好名叫規則的框框 ,孩子才能明白何為是非對錯,才能對一件事的做法、行為有自我判斷。
比如:
孩子拿筆在床上亂涂亂畫是錯誤的行為,但是在孩子的既定認知里,這就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無關對錯。
如果你一上來就劈頭蓋臉地制止孩子,孩子的行為可能當下被制止了,但是他不知道為什麼被制止,這就是沒有一個對是非對錯的基本認知。
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通過繪本教育也好,生活點滴告知也罷,一點點地去給孩子滲透規則感,這對給孩子立規矩也非常有必要。
引導換位思考
流于形式的道歉大可不必 ,想要孩子真正認識到錯誤和變得更有責任感,先要給孩子 做好情感聯結。
在孩子犯錯誤后,多引導孩子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獲取道歉的內核,真誠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比如你的孩子把另一個小朋友推倒了,事后媽媽其實可以這樣去引導孩子↓
先認同情緒,再引導: 「媽媽沒有逼著你道歉,我知道你也不想發生這樣的事情。咱們先來玩一個想象游戲,如果你是那個小朋友,被別人推倒,摔了一屁股土,手也撐破了,你會是什麼感覺?」
當孩子說出自我感受后,可以這樣問: 「如果你是他,你希望把你推倒的人做些什麼,你會心里好受些?」
這樣,通常可引導出孩子對于道歉的理解,轉化成一種真誠的情感,很多時候,不用你再繼續推波助瀾,孩子也可以說出那句真誠的道歉。
但這并沒有結束,我們還需要的告訴孩子, 一個完整又誠意十足,容易被對方原諒的道歉應該是:
道歉的話語+錯誤點+我的改變
道歉的話語: 「小朋友,對不起!」
錯誤點: 「我不該因為想要搶在你前面玩滑梯,把你推倒了,你有沒有受傷?」
我的改變: 「如果你現在不回家的話,我們可以再玩一會嗎?我不會再這樣了,我們一起排隊玩,可以嗎?」
當然,讓孩子一次性get到這個完整道歉可能會有些困難, 不用著急,不要強迫 孩子去理解。
慢慢來,一點點地去引導,大方向對了,孩子總有一天能體會到:做個知錯能改,勇于承擔的孩子一點也不難,也不丟人,還會很有成就感,就像一個大石頭被卸下一般的坦蕩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