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群體,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但因為處于青春發育期, 對于很多事情一知半解,卻又缺乏實踐學習,導致他們的觀念容易受到錯誤的引導。
無奈,中學生的學習壓力不輕,在學校中,老師只能盡可能地兼顧成績, 在教書育人出現矛盾時,「育人」往往更容易被忽視。
于是乎,這項責任落在了家長的肩上。 而這位「勵志網紅」的出現,給中學生家長敲響警鐘:假裝患病博同情,她甚至連高中生的幾塊錢,都敢收下,還有很多中學生,被她所蒙騙。
打假「勵志網紅」!收著高中生的幾塊錢,卻過著談笑風生的滋潤人生
這位名叫「加油小仙」的姑娘,今年30歲,雖然年紀不小了,但她憑借甜美歌聲和勵志人設,深受無數中學生、乃至大學生的喜愛。
她也經常分享自己的事跡: 包括勤工儉學,供弟弟讀大學等,而自己身患尿毒癥,卻多次拒絕手術,只因為錢不夠。
這樣的描述,讓無數中學生為之動容,加上小仙的燦爛笑容,讓很多自己都還沒有收入的學生深受觸動, 在她的評論區下面,可以看到很多中學生的身影:
「小仙姐姐, 我是高一的學生,只有幾塊錢,但我還是要捐給你,希望你能加油。」這也許是一個高一學生,中午的伙食費。
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中學生有愛心是好事,但了解全部真相后,就會知道, 這位連高中生的兜,都要掏干凈的人有多麼可惡。
一位大三的學生察覺出不對味: 「我高中就知道你了,也一直有學生家長在籌錢給你,為什麼現在我都大三了,你還沒湊夠錢?」
這位學生的質疑不是沒有依據的, 小仙在單個平台一年的收入,就足夠她給自己做腎移植手術了。
起初,這些單純的學生們以為,小仙肯定是要供養上大學的弟弟,所以才遲遲沒有做手術,直到這些學生親眼看到: 鏡頭前焦脆的小仙,鏡頭外是如何的談笑風生。
單一的正向教育,更容易讓學生「誤入歧途」和迷失方向
回顧她在走進大眾視野的這幾年,最初,有一位中年家長,花費大量精力幫助她籌集善款,卻在籌夠錢后, 看到了她在直播間說:自己還差幾萬塊錢的畫面。
這位家長很傷心,不再關注和幫助她,之后,她的手便伸向了無數單純的學生們,靠籌錢和賣貨, 她過著熒幕中凄慘,熒幕外風光的日子。
筆者試問在座的各位家長,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孩子,還在上學,卻把省吃儉用的生活費, 捐給這樣一個「黑心腸」的網絡騙子,你會作何感受?
有憤怒?有無奈?也許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在家長的教育觀念里, 其實是更希望,學生能成長為一個純粹的「好學生」。
至少在校園這片凈土內,在家長的羽翼下, 學生可以不懂那些是是非非,保留他們的童真和單純,做一個善良美好的人。
這樣的教育觀念,在十年、二十年前也許行得通, 但在網絡發達,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當下,就行不通了。
家長希望,學生能成長為一名三觀端正的人,最常用的方式, 就是禁止學生接觸一切不該接觸的東西。
但沒有永恒的溫床, 學生其實很早就接觸到觸動三觀的事物了,家長一味的正向引導,只會讓學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更容易被誤導、或者被欺騙,因此,教育必須是多方位的, 對學生既要有正向的引導,也要有反向的判斷,學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明白:不是善良就會被欺騙,善良是有底線的,也是有分寸的。
寫在最后:
有些家長認為: 坑就需要學生自己去踩,試錯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明白道理,方法沒錯,但如果只試錯不引導,反而會適得其反。
就以此事為例,如果家長放任學生遭到欺騙,事后不去引導,學生就會誤以為: 原來善良和信任,就會帶來欺騙,這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筆者在讀書期間,也關注過和這位類似的人,雖然現在離開校園,知道自己是被騙了, 但回想這件事還是會覺得難以釋懷。
就好像最真摯的情感被隨意踐踏,希望看到此文的家長, 警惕「小仙」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學會判斷是非,這樣才能不再被下一個「小仙」所蒙騙。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