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家長都和我們聊過這麼一個現象。
孩子小時候學習很好,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但自從上了三、四年級之后,成績就開始直線下滑。
別說拿第一了,有時候「及格」都費盡!
碰見這樣的情況,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覺得十分困惑。
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曾經有不止一位老師指出:
一二年級相差不大,
三四年級兩極分化,
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孩子上一、二年級時,學習到的知識大多是基礎,所以難度不大。
有些知識孩子在上小學前,可能就接觸過。
所以這個階段,大多考察的是孩子的 領悟力和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
有些孩子因為「底子」好,不需要費什麼力,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但上了三年級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
孩子開始接觸到更多理論性、邏輯性更強的知識,要想學得好,就必須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這個階段開始,考察的就是孩子的 專注能力和耐心。
孩子能耐得住性子,踏踏實實學進去,那麼就會安然度過所謂的「三年級現象」。
否則的話,就會停滯不前,被其他的孩子遠遠地甩在身后。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被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所「蒙蔽」,一定要抓住問題的癥結所在。
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幫他培養好 4個關鍵的習慣才行。
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不是簡單的認字看書,而是一個復雜的腦力活動。
它需要 語言、記憶力、視覺、注意力等各腦區的通力合作才能達成。
一個人的閱讀能力,不僅僅關系到其語言和知識的積累,而是所有科目知識點學習的關鍵。
因此,孩子的閱讀能力,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整體學習能力。
研究表明:
6-12 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
要想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就一定要利用好這段時期。
在此過程中,做好 這2點,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有幫助。
(1)做好讀書筆記
要想提升閱讀質量,光靠多看不行,還要提升閱讀質量。
最后的方式,就是做好閱讀筆記。
記筆記的時候,一方面可以加深孩子對書本內容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孩子進行思考,并進行總結歸納。
這種習慣無論是對這本書來說,還是未來的學習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
至于如何做讀書筆記,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只要能夠有利于自己消化書內的知識,方便後來查閱,怎麼寫都可以。
也可以根據出版時間、作者、書名、故事梗概、人物形象、佳句摘抄、個人感悟等關鍵點來總結歸納。
(2)用行動給孩子做好榜樣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從來不看書,每天就想著玩手機。
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可能就是因為家長平時就是這麼做的,沒事的時候就是看手機、玩游戲。
要想讓孩子做到,最好的辦法不是嘮叨孩子,而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我之前看過一條新聞。
一位爸爸每天下班,吃完晚飯就會拿出一本書,坐在孩子的身后。
受到爸爸的影響,孩子也會坐在書桌前安安靜靜地學習和閱讀。
這就是榜樣帶來的作用。
學會時間管理
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
而隨著學校知識體系的擴大和學業任務的加重,那些不懂得合理利用時間、學習效率差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吃虧。
能夠做到有效管理時間、合理規劃事務,就能在學習等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這方面,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時間具體化。
提前估算自己學習做事的時間,做完后可以復盤查看自己的預計能力和做事效率是否達標,不斷改進逐步掌握節奏。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把需要完成的任務借助清單羅列出來。
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吃飯、做作業、閱讀、睡覺,把所有的重要信息,都設定好一個大概的時間。
這樣的話,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就變得更加明確,有助于孩子對時間的把握。
改善專注能力
很多孩子進入小學后,就暴露出不少注意力方面的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
作業拖拉磨蹭;
上課分心走神;
經常發呆;
小動作特別多;
……
同時孩子到了三年級,也就意味著相對輕松、簡單的學習階段已經結束。
面對新學期突然加大難度的學習安排,孩子難免會有「畏難」和「抵觸」的情緒。
課堂上無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對于學習更是缺乏動力,學習成績開始下降。
可惜很多家長大多用口頭提醒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卻沒有從更深入的層面來鍛煉大腦。
這種時候,家長就可以采取更科學的方式,來幫孩子改善這一問題。
競思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采用多點位訓練模式,根據孩子自身需求,設置針對 情緒、注意力點位的強化訓練方案。
幫助孩子更為全面的訓練大腦,達到綜合能力的穩步提升。
養成高效用腦習慣,在控制情緒的同時,讓孩子學習專注又高效。
現在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即可免費獲得注意力測評資格,幫助家長了解和改善孩子的專注力情況。
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不過時。
想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情,一味地謾罵、貶低是沒用的。
那樣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對學習越來越排斥。
要想讓孩子主動學習,就得讓他從中獲得快樂。
比如通過學習,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因為拿到好成績,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又或是因為學習足夠努力,得到了父母和老師表揚。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去尋找和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然后通過這個點來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和好勝心。
另外,也可以找到孩子的弱勢之處,然后引導孩子去直面它、戰勝它。
越是讓孩子感到棘手的問題,解決之后,對孩子的改變也越大,帶來的自信心也越多。
這樣的話,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
小學六年,國中三年。
每過一到兩年,孩子所面臨的處境都會改變,學習帶來的壓力也會不斷攀升。
要想讓孩子順利地完成學業,每一步都十分關鍵。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
少走彎路,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