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不僅享有穩定的編制,還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同時,作為最懂教育的從業者,老師無疑是最「合格」的家長。
按理來說,在相親市場上,女老師應該是炙手可熱的「香餑餑」,但現實卻是,女老師不僅淪為冷飯,且更容易遭遇婚姻的不幸。
這和老師的職業特征有很大的關系,作為過來人,一位一線教師道出了背后的真相:「捧殺」二字,注定了多數女老師的結局。
老師只是一個不太普通的職業,每一位老師,日后都會轉變身份,成為學生的家長。當普通家長為教育的問題急破腦袋的時候,不由得幻想:當老師的家長,家庭矛盾一定少許多。
至少在面對教育問題時,老師作為最有經驗的職業,肯定比普通家長懂得更多。想象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的,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一句話:桃李滿天下,自家結苦瓜。
老師也是如此,縱然面對過各式各樣的學生,也未必能念得通自家這本經。有家長發現,身邊認識的老師,婚姻不幸的很多,本以為都是教育的矛盾,實則不然。
一位一線教師道明了其中的真相:女教師的失婚率較高,有兩點原因,一是女老師過于強勢。
這也是教師這一職業的基本要求,如果女老師在工作中過于溫柔,就會管不住學生,因此為了工作方便,女老師就算裝,也要在學生勉強裝出嚴厲、強勢的樣子來。
但裝著裝著,面具就真的戴在臉上了,多數女教師從業幾年,面向也是逐漸變得強勢、嚴厲,萬千不負昔日柔情,就算離開學校,也很難擺脫這副「老師相」。
長此以往,不僅面相強勢,溝通方式也逐漸「老師化」,不自覺地說教和引導,除非另一半也是老師,否則很難常年忍受。
個別較早組建家庭的女教師,會意識到這點,盡可能地把工作和家庭分開,盡量不把教師的身份代入到家庭生活中,就不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教師職位的「捧殺」。教師的工作,本身就代表著教育的權威性,在學校,有學生追捧著作為知識權威的老師,私下里,多數家長對老師也是比較尊敬的。
加上多數老師的社交圈子又很狹隘,接觸的人不是家長、學生,就是老師,因此困在這個圈子內,出不來,就理所當然地被「捧」習慣了。
整個社會,對教師也是無不夸贊:他們既是園丁,又是教育的傳播者,無人不尊無人不敬,到了相親市場自然也是「香餑餑」,老師工作又體面又有寒暑假,也懂得教育孩子,多優質的選擇!
老師自己心里也會不自覺地認為:自己作為這個特殊職業,是高人一等的,長期處于心理建設地高處,更難再進行理性地自我看待。
學校是象牙塔,而老師就是一生都沒離開過象牙塔的那群人,她們畢業后不久,就進入學校當起了老師,對其他職業的情況,知之甚少。
筆者讀大學時,遇到過一位就業輔導老師,她坦白地講:自己保研本校,碩士畢業后就在學校當了老師,別說就業了,都沒實習過,現在卻要給你們上就業指導課,我也很無奈。
事實就是如此,看得更多、見識的更廣,才能做到去正視自身,這對于教師而言是很難做到的。
因此在相親市場,教師才淪為了「三不娶」職業之首。不過筆者認為,這些是對30、40歲教師的刻板印象。
寫在最后:
至于這個刻板印象,是少數影響了多數,還是多數涵蓋了少數,無從考證,畢竟我國14億人口中, 專任教師就有1844.4萬人次,多麼完備的形容詞,也不足以概括這近乎兩千萬的龐大群體。
筆者在短視訊平台上, 經常刷到00后老師,他們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確叫人耳目一新:把自己放在曾經的學生視角,去引導和管理學生。
譬如用自己學生時代最熟悉的作弊方式,來反向監考——把教材頂在頭上聽寫,看似在「撕傘」,實則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改善教氛圍。
相信在這群00后新老師的帶領下,中小學教育也將翻開新篇章,學生的未來也將涂上新的色彩。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