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多地小學推行「作業熔斷」,寫不完也睡覺,家長:不治標也不治本

多地小學推行「作業熔斷」,寫不完也睡覺,家長:不治標也不治本
2023/02/17
2023/02/17

健康成長、成績優異,是所有家長對學生的期待。 而當這兩個心愿發生沖突時,家長內部就出現了意見分歧。

有家長認為:健康才是第一位,有了成績沒了健康,這樣的分數也沒意義;而有的家長則認為, 只有健康沒有成績,學生今后就會一事無成,再健康也就是個快樂且啥也不會的小豬羔子。

如何平衡健康和成績,也是有關部門一直關注的問題。新學期將近, 多地中小學試推行「作業熔斷機制」,但卻沒有未受到全部家長的認可。

多地小學推行「作業熔斷」,寫不完也睡覺,家長:不治標也不治本

自從課后延時服務開始后,家長發現: 學生背回來的作業,似乎越來越多了,原以為學生能利用延時的時間,在學校把作業完成,回家早點休息。

但沒成想,學生把作業全背回來了,而且由于放學時間更晚, 學生回到家后更加倦怠,寫作業的效率也是非常低下。

就算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也經常拖到九十點鐘才能勉強完成作業,效果還不怎麼樣。

長此以往,睡眠不足,不僅會影響學生第二天的聽課狀態, 造成惡性循環,成績下降,還會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為解決家長的困擾,多地學校做出了新的嘗試: 推行「作業熔斷機制」,無論學生寫沒寫完作業,到晚上九點,就立即停止,睡覺休息。沒寫完的作業,之后也不需要學生補做。

目前已有很多地區的學校正在試行, 但不同學校的具體要求會有所出入。比如阜陽地區某小學,無論是哪方面的原因、哪門學科的作業。

只要寫作業的時間超過晚上9點鐘,或者單科作業完成的時間超過一小時,學生可以立即停止寫作業,第二天也不需要補做。

當地另一所中學推出的「熔斷機制」是這樣的: 學生每天所有的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一個半小時,寫作業的時間最晚不超過10點鐘。

超過10點仍未完成作業的學生, 經過家長簽字確認后,學生可以拒絕寫剩下的作業,按時睡覺或者休息。

「作業熔斷」遭到家長質疑,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作業太多

南京某小學則推行了更為人性化的機制:九點過后,3-6年級的學生沒完成作業內容,家長可向學生申請免做;主科作業超過一個小時仍未完成,家長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申請免做。

「熔斷機制」的出發點,是想盡可能地保障學生的休息和睡眠,減少課業負擔對學生身體健康的負面影響。

但值得思考的是, 讓學生寫不完作業的關鍵,是作業太多嗎?減負之后,很多小學生的作業量都大幅減少,與之替代的,是各種手抄報和讀后感。

這些作業在假期適當留一些,還能起到鍛煉學生的作用, 如果當成日常作業,不僅學生累,家長也有很大負擔。

而其余不常留這類作業的學校,就算作業的任務量不多,也會有學生寫不完作業的情況, 關鍵不在于作業量,而在于寫作業的效率。

學生端坐在桌子前,面前擺著作業, 手里拿著筆,但卻半個小時都寫不了幾個字,這種場面多數家長都見過,而且感到很崩潰。

因此,如何引導學生高效率地完成作業,才是保障學生睡眠,同時又不影響成績的關鍵。

設想一下,學生知道九點就是自己不用繼續完成作業的時間,那自然會有更多學生, 選擇拖到九點鐘,然后理所當然的不寫作業。

寫在最后:

用部分家長的話來說, 「作業熔斷」,既不治標,也沒治本。早睡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保證成績的情況下,讓學生早點休息。

這種到點了就睡覺,沒寫完就拉倒的解決方案, 睡眠是保證了,成績也是徹底不要了。

課后作業對成績的影響非常關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 知識都是在復習中去記憶的,作業寫不完,缺少了記憶的一環,第二天老師講作業,聽課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若想杜絕這種惡性循環,重擔就再次壓到了家長身上: 如何保證學生高效率地完成作業成了關鍵。

比較可行的建議有兩點:一是盡可能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寫作業期間,遠離手機和電視;二是通過愛好的培養,提升學生對待事物的專注度,也能對提升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