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進入校門起,很多家長就開始關注起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小學階段,想要考出好成績其實并不難,只要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吃透即可。
因此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家長就會格外注重書本上的內容,以數學為例,在很多8090后父母看來,教科書上的例題是學習的核心,把例題琢磨懂了,其他任何題型都不是問題。
但不久前,不少家長在網上反映現在的數學書相較于從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本書幾乎找不到例題和公式,全是一道道的練習題,與其說是教科書,不如說是一本數學練習冊!
張女士是一名80后,女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為了讓女兒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張女士決定每天回來讓女兒復習一遍老師講的新知識,自己也順帶把書上的例題給女兒再過一遍。
但拿到數學書之后,張女士懵了,因為她發現女兒的整本書基本上都是練習題,老師更是將孩子的數學書當成了作業來布置,完成規定范圍的題目后,數學書還會被老師統一收上去批改。
在張女士的印象中,自己小時候的數學書完全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教科書就是教科書,教科書上有例題有公式。
老師布置作業時會用《基礎訓練》,小時候遇到不會的題目,第一反應就是翻開教材找例題找公式,而現在想要通過例題給孩子講解,只能上網求助了。
對此,有人猜測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模式也發生了改變,數學書變成練習冊并不是什麼疏漏,而是精心設計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發散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練習題中自己去發掘和探索規律,而不是直接就將方式方法呈現出來。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家長對于教科書的變化表示不適應,在這些家長看來,缺少例題、缺少規范化寫法的教材設計并不利于大人輔導孩子,對于學生來說,想準確地掌握知識點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數學書變練習冊,家長看法不一:
「對,給孩子講題前想讓她看例題呢,沒有!最后還得自己琢磨或者網上去查,然后再講……」
「沒有例題,沒有公式,孩子的數學書就是一堆練習題,還不如換回80后以前的教材,清晰明了,一看就懂。」
」 我也發現了這個變化,其實沒有例題未必不是好事,現在的數學教育貌似更傾向于發散孩子的思維,我家一年級,數學書上一道題會呈現出不同的方法,孩子可以選自己喜歡的用,感覺這也是教科書的一種進步。」
「以前我們預習都是看例題,現在的沒有例題叫孩子怎麼預習呢?」
對于教科書的變化,家長在輔導孩子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讓孩子在習題中探索規律
相較于從前,如今的教科書在題型的設計和排版上確實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但不論怎麼變,知識點的核心不會變。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做題中找尋解題規律,嘗試讓孩子將數學題場景化,生活化,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維發散。
2. 借助教輔資料或網絡教材來輔導孩子
雖然教科書上的例題有所減少,但網絡時代的教育資源也更加豐富,倘若家長無法利用教科書去輔導孩子,可以嘗試買一些相關的教輔資料或者直接上網查詢相關內容。
本期話題
你更喜歡現在的教科書還是以前的教科書呢?歡迎討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