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群里吐槽, 5歲的女兒竟然開始撒謊了!
她上周放學接孩子,被老師單獨留下了,理由是: 熊孩子沒經過老師允許,拿了幾顆糖,送給了好朋友。老師發現后,熊孩子主動告訴老師,是媽媽讓送的。
于是老師委婉地告訴同事: 甜甜媽媽,您想讓孩子交朋友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幼兒園孩子太小,這種糖果存在一定風險,萬一我們老師沒注意,孩子很容易卡住,非常危險。所以,還是建議這類小東西不要讓孩子帶到學校來。
礙于女兒的面子,同事沒有當場揭發,但事后越想越生氣。 小小年紀不學好,竟然學會撒謊了,回家沖女兒發了好大一通火。
同事一直很注重孩子品德的培養,從沒想過女兒會撒謊,這次的事對她打擊還挺大的。不知所措了好幾天,才決定來群里尋求幫助。
生活中,孩子突然開始撒謊的經歷屢有發生。尤其 2歲以后,不少聽話的乖寶寶就突然開始說謊了,這讓父母郁悶不已。孩子一撒謊,有些父母會上升到品德,有些則覺得小孩子無所謂。
那到底該怎麼看待孩子撒謊這事呢?今天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這個問題~
一個冷知識:8歲前,說謊早的孩子,更聰明
在我們潛意識里,「說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但你知道嗎?研究人員發現, 謊言會涉及很復雜的腦部活動,是孩子早期智力的重要指標。這意味著: 較早開始說謊的孩子,大腦發育會更早。
心理學家 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通過實驗發現: 那些較早說謊的孩子,智商要比同齡人高出10個點。
有20多年「 兒童欺騙」 研究經驗的心理學家李康(Kang Lee)也常說:如果發現孩子在2、3歲就開始說謊,當父母的應該慶祝,而不是驚慌。 孩子不會變成病態的騙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謊,這意味著他們已經達到了新的發展里程碑。
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證實: 說謊是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與性格、道德、甚至家教都沒有關系,孩子成長的道路中撒謊必不可免。
加拿大心理學家塔爾瓦做過一個 「偷窺實驗」。他選了一批2~6歲的孩子,讓他們一字排開,面向墻壁,工作人員從孩子背后拿玩具發出聲音,讓孩子猜是什麼玩具,只要猜對3次就能拿到獎品。
前兩題都很簡單,孩子們能輕松答對,但第三題時,實驗人員拿了不能發聲的玩具,還播放了音樂,孩子們瞬間就被難住了。
隨后,工作人員借口離開,并要求孩子們不要偷看。然而, 當實驗員離開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選擇了偷窺。
實驗結束,工作人員問孩子們是否偷看, 2歲左右的孩子會立刻承認;而3~4歲的孩子有一小部分會否認,并說自己沒有看;6歲的大孩子則有90%選擇說謊 。
隨著孩子的心智成熟,說謊的比例就會逐漸增大。塔爾瓦也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孩子說謊,意味著他有了想象力、開創[性.行.為]。
8歲前,是匹諾曹高峰期
當然孩子「撒謊」代表大腦聰明,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對「撒謊」視而不見。
事實上, 8歲前的孩子處于匹諾曹高峰期(Pinocchio Peak),他們由于成長原因喜歡說謊話。而 8歲后,孩子們已經建立了一定的自我意識,這時候如果還經常撒謊,父母就需要注意了。
你知道嗎? 心理學上,謊言其實有黑白之分。
以自我為中心,為 了隱藏過錯或避免懲罰而說的假話,被心理學家稱為「利己主義謊言」,也稱「黑謊」。比如,孩子偷吃糖果后,父母責罵就謊稱自己沒吃。
另一種則是 為了避免傷害他人或取悅他人而說的假話,這種則被稱為「利他主義謊言」,也稱「白謊」。比如,孩子為了不讓好朋友傷心,明明不喜歡對方送的禮物,但還是會表現得很開心。
「白謊」是以不傷害他人為目的的一種社交手段,具有正向、積極的作用。8歲之后,我們做家長的則要更關注孩子的「黑謊」部分。
如何引導孩子擺脫「習慣性黑謊」
首先,把重點放在「誠實」的重要性上,而不是撒謊本身
某問答平台有個問題:你是如何學會撒謊的。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這麼說的:
小時候貪玩,有次到家很晚了,爸爸質問為什麼回來晚了。他害怕被罰,就說自己在同學家寫作業,忘了時間。
爸爸當然不信,鐵青著臉說: 說實話不然揍你!
于是 他選擇了說實話,但這頓揍還是沒逃脫,因為爸爸說「撒謊的孩子更可惡!」,也是從那時起他學會了撒謊。
你看, 強調撒謊的后果,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撒謊。相比放大「撒謊」的后果,真心建議家長能強調孩子承認錯誤的勇氣,放大誠實的好處。
其次,避免問責,了解謊言背后的事實
看過一個心理節目,一個3年級的女孩突然不上學了,她告訴父母:「老師總是單獨叫我去辦公室,說一些很曖昧的話」,家長非常生氣去學校鬧。看了監控后,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為什麼孩子會無中生有呢?
心理學家通過和孩子溝通發現,那段時間女孩的父母在鬧失婚,每天雞飛狗跳的, 孩子潛意識認為只要自己出點問題,父母就能放下成見,一致對外。
所以你看,孩子的謊言不僅僅是為了逃避懲罰,還有很多需要深挖的內心需求,所以萬不能因為一次謊話就給孩子貼上「道德敗壞」的標簽。
最后,家長要以身作則
心理學家 班杜拉曾說過:「如果不想讓孩子出現撒謊的行為,家長最好從自身做起。」
孩子通過「模仿」去適應社會,想要孩子誠實,父母就必須做到「言必行」。 父母對謊言的態度,決定孩子如何面對謊言。只有我們樹立了正確的「謊言觀」,孩子才可能正視謊話。
比如:日常答應孩子的事,要盡量完成,完不成也要誠懇地告訴孩子,為何沒完成,你會做出什麼補救措施。
總之,孩子小時候愛撒謊,并不是需要特別焦慮的大問題。恰恰相反, 8歲之前孩子愛撒謊反而是聰明的表現,但若8歲之后孩子還習慣性撒謊,家長就要介入了。